-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编-文学鉴赏
第二编:文学鉴赏的角度;第一章:语言层面的感受与品味;第一节 字句、音节与神气;汉语是最具有音乐美的语种。汉语的音乐美产生于汉字的单音节性(即一字一音)以及固定的声调。一字一音,这一特点便于经过组织形成特定的格律。如在格律谨严的古体诗中,诗人通过字数相等的分行和句式中有规律的停顿而产生节奏感。其次,汉字的每一音节,从音素上说,有声母和韵母;从声调上说,有四声的变化(即“平”“上”“去”“入”,适应格律的需要,第一声叫做“平”,其余三声叫做“仄”)。这些声调不仅音高不同,而且在音长及滑动方式上也有差异。诗人在创作时,运用平仄起伏的音调变化和交替出现的韵脚,造成特定的音节,传达出特定的神韵,特有的意味。
;二、从音节入手把握作品意味;三、音节的艺术功能 ;;;现代诗的声律更加自由、灵活,因而更有利于写景状物,渲染意境。如我国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一首小诗《沪杭车中》:
匆匆匆! 催催催!
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
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
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
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
梦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隐,——
催催催! 是车轮还是光阴?
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
这首诗以匆促紧凑的节奏模仿车轮的滚动行进,韵律轻快流畅而错落有致,描摹出飘忽流逝的意象,使人恍然如置身于飞驰向前的列车上,使人真切形象地感受到匆促流逝的时间的脚步声。;王蒙的小说《春之声》中有这样一段对满载旅客的列车的描写:“赶上!赶上!不管有多么艰难。哞,哞,哞,快点开,快点开,快开,快开,快,快,快,车轮的声音从低沉的三拍一小节变成两拍一小节,最后变成高亢的呼号了。”这段文字的节奏模拟了火车加速行进的节奏,暗示了社会生活也正在加快节奏迅跑。 ;第二个方面,帮助传达感情,强化作品的情绪基调
韦庄有一首词《思帝乡》: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这里讲的是一个青年女子春游时春心萌发,她心里想,如果能够找到一个理想的对象,情愿许身于他,决不后悔。“妾拟……”一句,不但字面上表达了坚决的意志,而且“妾”“将”“嫁”都是舌头与牙齿的声音,是很有力量发出来的,给人很有决心的感觉。这里声音也代表了一种坚决的意志。(参见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第83页,岳麓书社,1989);
李煜词《清平乐》写离愁,其结尾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两个六字句,每两个字一个顿挫。念起来一波三折,写尽缠绵宛转之致。他的《虞美人》后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七字一句九字,两个长句语势流转奔放,滔滔不绝,不可遏止,恰到好处地渲染出悲愁如春江之水奔放流泻,滚滚长流。试将此两个长句改为节奏短促的短句(如,问君愁几何,恰似春水流),就很难表现出愁如春水奔流不息之意味。 ;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开头两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既不写“楼”,也不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而且采用长达十一字的特长句式和顿挫有致的节奏,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内心深广的郁结和忧愤,以及一触即发,发则浩浩荡荡,不可抑止的心理状态。 ;再如《伤逝》的起句:
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四个子句短语的煞尾处也构成“仄、平、平、仄”的格律。“悔恨”和“悲哀”不容颠倒,“子君”和“自己”不能互易。变换一下,就读不响。句中“悔恨”的激厉昂扬和“悲哀”的迂徐低沉,充分表达出抑扬顿挫的极致,真是“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参见傅庚生《文艺赏鉴论丛》第119—120页,东风文艺出版社,1963);四、音节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文学作品的节奏韵律(尤其是声调的平仄变化) 在古典作品,尤其是诗歌富于吟唱性,古人对诗的平仄音律相当敏感。现代诗的吟唱性相对减弱而更倾向思考性(小说、散文就更是如此了)。
但无论如何,如果想深入鉴赏语言艺术,尤其是古典诗歌艺术,懂一些音律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节 字词的暗含意味;二、字词的暗含意味举例 ;这首七绝抒写的是传统题材:送别;传达的是常见情感:离情别绪。诗中用字选词十分精当,无不蕴含暗示着浓浓的情感意味。第二句中“秋”字,其字面义是指自然时序中的一个季节,而在这首诗中出现,却是一个情感符号。读者读到它时,心中随即自然涌现出与季节特征(“凉”,万物由盛转衰,迟暮)相对应的情感体验:萧索、凄清、寂寥、戚然……等等。附带再指出一点,此句中有一文字游戏,即“心”“秋”相合而为“愁”(秋在心上的投射,心对秋的反应)。这一文字游戏的破译,使读者进一步从理智上领悟了诗人遣词用字的意向。还有第四句中的“尽”字,字面意是说江面上的寒鸦全都飞走了,而它在读者心里唤起的却是一片空白、空空荡荡、若有所失、无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