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学论坛闭幕词.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届中国学论坛闭幕词

Shangha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World Forum on China Studies 第二届中国学论坛闭幕词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童世骏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经历了两天紧张而愉快的讨论,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学论坛现在 要谢幕了。 在过去的两天中,来自 31 个国家和地区的 500 多名学者,其中包括 120 位海外 代表,就 21 个专题发表了大约 250 篇论文,其中包括 10 个大会演讲,40 个圆 桌会议演讲。我们现在的这幢华丽建筑,通常是展示商品、洽谈商务、繁荣商业 的国际商业中心;在过去的两天中,这里却成了一个观点交流、思想碰撞、文化 汇聚的国际学术中心。在这里,康德与《易经》进行了对话,孔子与杜威进行了 交谈;在这里,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学问题,而且是一个伦 理学问题,上海不仅与北京、香港和台北作比较,而且与悉尼、约翰内斯堡和孟 买相关联。在这里,“世界中国学论坛”不仅意味着世界各地的学者在中国汇聚 切磋学术,而且意味着世界各地的视角在中国汇聚考察问题;在这里,外国的学 者对中国的传统引经据典,中国的学者取各国的智慧为我所用。有一位学者的论 文题目是“以中国为方法,以世界为目的”。我想借用他的话来说,我们这次会 议的效果,是中国和世界互为方法、互为目的。在 21 世纪,中国将更加依赖外 部世界,中国也将对外部世界承担更大的责任,因而“世界的中国研究”和“中 国的世界研究”理应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这种学术联系,是我们了解中国与世界之间整个关系、至少是 我们所向往的中国和世界之间的整个关系的一个很好角度。学术讨论是心平气 和、讲理论道的活动,每位学者在会上发言之后都希望有人向他提问,也都准备 用语言、用事实、用逻辑来向提问者来解释、辩护或者调整自己的观点,而发言 者和提问者的观点的是非对错,每位参与者都自有公论。梁漱溟先生说过,中国 文化的宗旨说到底就是“讲道理”三个字;我们希望,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也 能成为这样一个讲道理的世界。 当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对到底什么是“道理”可能会有不同理解。但 我们的会议表明,重要的不仅是所讲的“道理”,而且是道理的“讲法”。在我 们这个网络时代,万里之外的同行却只有一键之遥,但我们之所以还有必要跨越 千山万水赶到一起开会,就是因为我们意识到,如何讲“道理”的问题,其重要 性并不亚于讲的是什么道理的问题。孔夫子在说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之后紧接着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有君子风度的 学者,当他们远赴重洋参加国际会议的时候,即使他们在有些问题上还没有达成 共识,他们也不会怒目相向,甚至拂袖而去,而是求同存异,相互尊重,把尚未 形成共识的问题留待今后继续探讨。其实,当我们抱着这样的态度的时候,我们 就已经在一个最重要的方面达成了共识,即我们要建设一个“求同存异”、“和 而不同”的“和谐世界”。 当然,对于建设这样一个“和谐世界”,学者们的力量是很有限的。但是,学者 可以影响别人。在我们这个传媒时代,学者可以影响许多的别人。学者们的声音, 可以通过大众传媒传达到成千上万的读者、观众和网民那里。会议期间,国外 26 个领馆派代表出席,其中包括 16 位总领事,国内 30 多家媒体记者参与了报 道,《解放日报》、《文汇报》、《东方早报》、《新民晚报》和Shanghai Daily、《社 会科学报》等本地报纸用整版甚至几个版面的篇幅对会议和会议的报告进行了深 入报道,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东方网、上海文广网站对会议作了 实时报道和嘉宾访谈,有的还制作了专题网页。会议以后,一些中央媒体和海外 媒体还将对会议作进一步的后续报道。 我们更希望,学者们的声音不仅传达到普通民众那里,而且也传达到决策者那里。 为了让各位对中国的现状和走向有更好的了解,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 14 位重 要官员参加会议。这些官员都是学者型的官员;像胡锦涛先生所倡导的那样,他 们还是学习型的官员。在座各位在从他们的讲演中了解中国的“和谐世界”理念 背后的文化根基和政治决心的同时,也有理由相信,你们在会上贡献的智慧,不 仅将丰富中国学者们的智慧,而且将丰富中国政治家们的智慧。来自国外的朋友 们,但愿你们也能将会议的成果带到你们的领导人那里,让世界的和谐、和平得 到更多智慧的支撑。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行,是各国贵宾、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