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见于镰形细胞性贫血
血 液 一 般 检 验
;血液检查的临床意义;
在病理情况下,造血系统的各种疾患,除直接累及血液外,常会影响全身各组织器官,例如贫血患者,由于血液携带氧功能减低,可使全身各器官缺氧,导致循环、消化、神经、泌尿等系统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反之各组织器官的病变也可直接或间接地引起血液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全身各组织的感染性炎症可引起血液内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的改变。因此,血液检验不仅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也可提供许多信息,是临床检验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内容。
;血液的一般检查(血常规检查)是对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检测。包括全血细胞计数和白细胞的分类计数。
; 主要内容:
红细胞常规检查
白细胞常规检查
血小板常规检查
自动血细胞分析
全血细胞检测的分析及临床应用
;红细胞检查;; 红细胞的生成除主要受促红细胞生成素调节外,也直接或间接地受睾丸激素及其他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参考值*:
RBC Hb
成年男性(4.0-5.5)×1012/L (120-160)g/L
成年女性(3.5-5.0)×1012/L (110-150)g/L
初生儿 (6.0-7.0)×1012/L (170-200)g/L ;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
年龄的差异:
性别的差异:雄性激素较多。
气压高低:组织缺氧
妊娠中、后期:血容量↑,血液稀释
;新生儿:红细胞明显增高、两周后下降,6-7岁最低
男性:25岁-35岁达高峰
女性:13岁-15岁达高值,21岁-35岁低水平,以后渐渐增高 ;减少:;参 考 值;○贫血分类(病因和发病机制)
贫血按病因分为RBC生成障碍、过度破坏和丢失过多3大类。
a、 急性、慢性RBC丢失过多(失血)
b、RBC寿命缩短:溶血
c、造血原料不足:缺铁、维生素B12、叶酸,继发于其他疾病的不足,药物原因引起的不足。
d、骨髓造血功减退:药物、物理因素、某些疾病导致体内有毒物质潴留、原因不明。
;2、病理性变化:;○相对增多(脱水血液浓缩)
见于休克、严重吐泄和大面积烧伤引起的脱水,通过输液使血容量得到补充后,即可恢复。
;○绝对增多
继发性(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
多由缺氧性疾病引起如:肺心病、先心病等。
原发性(原因不明的骨髓增生性疾病)
;二、RBC形态检查
各种病因可作用于RBC生理进程的不同阶段,从而引起RBC相应的病理变化,导致某些类型贫血的RBC产生特殊的形态变化。此种形态学改变包括RBC大小、形态、染色和内涵物的异常。RBC形态检查与Hb、RBC计数结果相结合可粗略地推断贫血原因,对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值】
瑞氏染色: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血涂片中见到圆形,大小较一致,直经6-9um,平均7.5um,边缘部厚度约2um,中央约为1um,染色后四周呈浅桔红色,面中央呈淡染区(又称中央苍白区)约占RBC直径的1/3-2/5。
;临 床 意 义;临 床 意 义;①小红细胞 见于缺铁性贫血
②大红细胞 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
③巨红细胞 :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④红细胞大小不均: 直径相差一倍以上,见于病态造血;
①球形细胞:见于遗传球,20%有意义亦可见自免溶贫
②椭圆形细胞: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高达25-50%有意义
;(2)形态异常;(3)染色反应异常;(3)染色反应异常; ; 第二节 白细胞检查;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
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
(granulocyte,GRAN)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B)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