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墓葬制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8 北宋墓葬制度 篇一:东汉诸侯王墓葬制度探析 东汉诸侯王墓葬制度探析 摘 要:东汉诸侯王墓是规模、等级仅次于皇帝陵的大型墓,其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这一阶层的埋葬制度,而且便于更全面认识汉代丧葬等级制度。通过对考古发掘并已基本认定的东汉王墓、王后墓的考察,结合文献记载,从墓葬的地面建制、墓葬形制、随葬品、玉衣制度等四个方面,可以看出东汉诸侯王墓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东汉;诸侯王;墓葬制度 汉代诸侯王墓是规模、等级仅次于皇帝陵的大型墓,目前通过考古发掘并能基本认定的东汉王墓、王后墓共8座,依时代早晚为:江苏邗江甘泉2号汉墓,墓主被认定为自杀于永平十年(67)的广陵思王刘荆①;山东临淄金岭镇1号汉墓,墓主被认定为卒于永平十三年(70)的齐国炀王刘石②;河北定县北庄汉墓,墓主被认定为卒于永元二年(90)的中山简王刘焉及其王后的合葬墓③;山东济宁肖王庄1号汉墓,墓主被认定为卒于永元十三年(101)的任城孝王刘尚④;河南淮阳北关1号汉墓,墓主被认定为卒于延光三年(124)的陈国顷王刘崇⑤;河北定县43号汉墓,墓主被认定为卒于熹平三年(174)的中山国穆王刘畅⑥;江苏徐州土山1号汉墓,墓主被认定为东汉中晚期的某代彭城王或王后⑦;山东济宁汉墓,墓主被认定为东汉晚期桓灵之际的任城王刘博或刘佗的妻子⑧。各墓虽然都多次被盗,但墓葬形制基本完好,也残留有一定数量的随葬品,仍然显示了诸侯王墓的一些基本特征。 一、地面建制 1.墓园 文献记载,东汉王墓有庙类建筑,辟有神道,墓前立有石像生。如《后汉书·东海恭王疆传》载:“匠作大将留起陵庙。”《后汉书·安城孝侯赐传》载:“(光武)帝为(赐)营冢堂,起祠庙,置吏卒,如春陵孝侯。”《后汉书·中山简王焉传》载中山简王刘焉死,“诏济南、东海二王皆会,大为修冢茔,开神道,平夷吏人冢墓以千数,作者万余人。”⑨《水经注·易水》载:“中山简王焉之葬也,厚其葬,采涿郡山石以树坟茔,陵隧石兽,并出此山,有所遗二石虎,后人因以名冈。”已发现的东汉王侯墓葬分别位于墓主封国境内或国都附近山冈或高亢的坡地上,均未发现墓园遗迹。墓葬方向,除了北关1号汉墓和济宁汉墓为坐西向东外,均坐北朝南,以南为正。 2.坟丘 东汉帝陵坟丘的形状与高度,据《后汉书》注引《古今注》载:“光武帝原陵山 篇二:第三小组 史前墓葬与埋葬制度 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12级历史二班第三小组 李慧 120301056 刘莹120301064 李然120301058 李小明 120301059 2014年10月26 目录 第一节 墓葬形式及其分类 一、墓葬形制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埋葬方式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史前葬具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埋葬习俗与葬俗起源 一、史前埋葬习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史前随葬习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史前饰终习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史前割体习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史前墓祭习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关于葬俗起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埋葬制度及其发展演变 一、埋葬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日 (一)氏族公共墓地的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墓葬同向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成人与婴幼儿分葬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等级制埋葬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埋葬制度的发展演变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史前墓葬与埋葬制度 第一节 墓葬形式及其分类 目 次 一、墓葬形制分类 二、埋葬方式分类 三、史前葬具分类 考古学上所说的“墓葬”,实际是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事物之合称。所谓“墓”就是指放置尸体的固定设施,而所谓“葬”则是指安置尸体的过程与方式。很久以来,由于受“祖先崇拜”以及“事死如生”等宗教与传统观念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人类特有的丧葬文化现象,并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墓葬资料所提供的信息就不仅仅局限于埋葬习俗与墓葬制度本身,而且包含着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生产、生活、风俗、宗教、观念等方面的情况。所以,墓葬所展现的埋葬习俗与埋葬制度等常常被视为当时社会的缩影,由此可见墓葬研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墓”作为放置尸体的固定设施,是随着人类文化的进步而发生的,并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最初,人们对尸体的处理非常简单。《周易·系辞下》云:“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就是用茅草裹尸,不挖墓穴而弃置荒野。后来,人们可能不愿目睹亲人的尸体被禽兽蚕食侵害,逐渐开始掩埋尸体,于是便出现了专门放置尸体的墓穴。在旧石器时代,人们经常把亲人的尸体安置在日常居住的天然洞穴之中,我国

文档评论(0)

1045141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