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村居住建筑抗震技术图集.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川省农村居住建筑抗震技术图集

PAGE PAGE 1 四川省农村居住建筑 抗震设计技术导则 (2008修订稿) 二○○八年五月 前 言 四川省农村居住建筑抗震设计技术导则是根据四川省建设厅的要求,由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完成的。 在本技术导则的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调查总结了省内农村居住建 筑的震害教训及防震、抗震经验,有针对性地对农村中量大面广的两层建筑第二层外纵墙外推的典型房屋进行了计算分析,考虑了农村经济条件和工程实践,编制出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经反复修改、完善后形成送审稿,最后经建设厅组织会审定稿。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编制组及时对灾区的农村居住建筑的震害教训、抗震经验进行了调研分析,结合专家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再次对原稿进行了修订。 依照建设部《关于加强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 (2004年12月6日)、建设部《关于加强村镇建设抗震防灾工作的通知》(建抗〔2000〕18号)、《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第43条、《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80条、以及《四川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年12月25日)第23条和第28条的相关规定,本技术导则适用于农村体量较小的低层居住建筑,对超越本技术导则适用范围的建筑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督管理。 本技术导则不提倡农村自建的两层建筑第二层外纵墙外推的典 型房屋,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限制在6度、7度抗震设防区且必须严格按本技术导则采取加强措施后,允许建造此类房屋。 本技术导则共分6章,依次为总则、基本要求、砌体结构体系建筑、生土墙建筑、石结构建筑、木结构建筑。 本技术导则由四川省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抗震所负责具体解释。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抗震所(通讯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北三段55号,邮政编码:610081) 本技术导则的编制单位: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高永昭 肖承波 吴体 颜茂兰 凌程建 陈华 张翼 武惟娜 目 次 1 总则……………………………………………………… 2 基本要求……………………………………………… 2.1场地………………………………………………… 2.2地基……………………………………………… 2.3基础……………………………………………… 2.4建筑结构规则性…………………………………… 2.5建筑结构体系…………………………………… 3 砌体结构体系建筑…………………………………… 3.1一般要求………………………………………… 3.2砖砌体建筑…………………………………………… 3.3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结构体系建筑………………… 4 生土墙建筑……………………………………………… 石结构建筑……………………………………………… 6 木结构建筑……………………………………………… 6.1一般要求…………………………………………… 6.2木柱木屋架、木柱木梁建筑……………………… 6.3穿斗木构架、康房建筑………………………………… 1总则 为提高农村居住建筑的抗震能力,指导农村居住建筑经 采取抗震设防措施后,减轻农村居住建筑的地震破坏,避免人员 伤亡,减少经济损失,特编制本技术导则。 1. 1.0.3本技术导则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8度和9度地区的建制镇、集镇规划区内居民自建的两层(含两层)以下, 1.0.4 按本技术导则进行抗震 2基本要求 2.1 场地 2.1.1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按表2.1.1选择有利地段, 表2.1.1 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的划分 地段类别 地质、地形、地貌 有利地段 稳定基岩,坚硬土,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等 不利地段 软弱土,液化土,条壮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质的 陡坡,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 均匀的土层(如故河道、疏松的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浜沟谷和 半填半挖地基)等 危险地段 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发震断裂 带上可能发生地表位错的部位 2.1.2 8度、9度抗震设防时,当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带时,应 避开主断裂带。其避让距离为:8度时不小于200m;9度时不 小于300m。 2.1.3当在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的陡坡、 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建造建筑时,除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外,建筑的抗震要求及构造措施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1度采用。 2.2 地基 2.2.1应优先采用天然地基,不宜在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 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地基建造建筑。如不能避免时,则应对这 些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