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与现代城市“和谐共存”模式研究.doc

历史街区与现代城市“和谐共存”模式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街区与现代城市“和谐共存”模式研究

PAGE  PAGE 9 历史与现代的融合 ——“链接式”保护模式及“生长型”发展模式的探讨 [摘要]:以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历史街区与现代城市的割裂,通过对国内各种保护与发展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而引发了对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模式的探讨,提出了“链接式”保护模式及“生长型”发展模式的思路,并结合济南老城区“芙蓉街—曲水亭街街区”的实例,从传统街巷联系、历史与现代的衔接、空间布局、建筑及文脉处理几方面阐述了该模式的应用,旨在达到历史街区与现代城市和谐共存的目的。 [关键词]:历史街区、“链接式”保护模式、“生长型”发展模式、芙蓉街—曲水亭街街区 一 历史街区与现代城市的割裂 保护历史街区,自80年代初专家提议,到1986年正式写入国务院文件,现在已成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一环,是保护单体文物、历史街区、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完整体系中的不可缺少的一个层次[1] 叶如棠.在历史街区保护(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建筑学报,1996(9):4-5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发展时期,城市建设面临快速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双重压力。矛盾冲突千头万绪,其焦点问题之一表现为长期以来循序渐进、自然生长的城市传统空间──历史街区的急速缩减[2] 张建华,刘建军.城市历史空间延续中的介质协调方祛研究.城市规划,2006(7):52-56 。目前历史街区往往处于现代城市这个强势环境中,一些城市建设的主管部门和主要领导,对城市建设规模和城市发展速度情有独钟,热衷于建设体现政绩的所谓“形象工程”,很多优秀的历史文化街区渐渐失去光彩,被淹没在钢筋混凝土铸就的“森林”之中。作为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历史街区与现代城市割裂,甚至颓败消失,许多传统城市的空间个性越来越模糊,城市历史文脉延续的轨迹难以讨觅。 因此,如何在做好历史街区保护的同时,更好的引导历史街区的发展,并使其融入到现代城市的大环境中;如何在处理好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的同时,引导历史街区与现代城市“和谐共存”,构建和谐的区域环境,已经成为当代城市管理者和规划师们不可推脱的共同历史责任。 二 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的模式回顾 保护与发展看似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体,实则存在很大的共通性。世界上众多专家、学者都在孜孜以求不断研究和探索,期望“鱼”和“熊掌”两者兼得。历史街区的保护不同于文物古迹的保护。对待文物古迹的保护,应该是不遗余力地按现状保留,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历史还原性。而历史街区指的是一个区域,一个集合,不是单一的元素。对它的保护应从整体上来把握,需要从这一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当地居民的实际生活状况,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从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综合考虑,绝不是简简单单的“拆”或“留”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模式的探索也有了一定发展,认识到保护与发展必须统一起来,而且可以统一起来,保护历史街区本身就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城市历史街区这几年的保护与更新实践来看,在保护与发展模式上存在着几种明显的类型。分别为:上海的“新天地”模式;桐乡的“乌镇”模式;北京的“南池子”模式;苏州的“桐芳巷”模式和福州的“三坊七巷”模式[3] 阮仪三,顾晓伟.对于我国历史街区保护实践模式的剖析.同济大学学报,2004(10):1-6 (表1)。 表1 不同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模式介绍 模式保护与发展设计思路设计核心功能 上海的 “新天地”模式通过“街一弄堂”的传统道路结构形式与建筑有机结合,形成传统的围合空间格局。对保留建筑进行必要的维护、修缮,保留建筑外观和外部环境,对内部进行全面更新,以适应新的使用功能;新建建筑则有机地融入保护区的环境之中,与保留建筑“共生”。“新天地”成功地保护了包括“中共一大会址”在内的历史街区风貌和历史文脉,也表达了人们观念中人生保守和怀旧的情怀,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4] 王雨村.从“桐芳巷”到“新天地”──谈苏州历史街区保护对策.规划师,2003(6):20-23 。保留原有形式,改变原有功能。采用“街一弄堂”格局。 商业 娱乐桐乡的 “乌镇” 模式乌镇的保护与更新采用了“修旧如旧”的方式,所谓“修旧如旧”,就是尽量要让乌镇的建筑而貌回复到100年前的模样,力求保持乌镇作为江南水乡占镇的“原生态”而貌。同时适应现在生活和旅游的需求,综合治理环境。修旧如旧模式。 旅游北京的 “南池子”模式重点文物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和修缮;政府出资进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为四合院符合现代生活方式创造了条件;基本保持了原有的胡同肌理;降低了人口密度,对保存胡同、四合院的格局提供了必要条件[5] 张家明,郝桂宝,朱江红.北京旧城区改造保护的模式探索.城市开发,2004(1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