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纸币的鉴定和辨伪
PAGE
PAGE 13
纸币的鉴定和辨伪????
(一)中国纸币发展简况
??? 纸币称得上现代金融业的血液,是当今世界上必不可缺的东西,它起源于古老的中国。钱币界有人认为唐代的“飞钱”是纸币的滥觞,但这种观点还值得商榷。“飞钱”起始于中唐时代,当时实行两税法,以征收铜钱来代替实物赋税,但大量的铜钱由地方运至京城费用甚大,而京城巨贾外出经商带上大量铜钱又有诸多不便,于是出现了“飞钱”,即商人先将铜钱交纳给政府有关部门,相当于现在的某省驻京办事处,拿到凭证后轻装去该地提款购货,这样双方都可以省却一笔可观的运费。所以“飞钱”实质上只是一种汇兑业务,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货币的职能。我们认为直至五代时期才出现了纸币的雏型——契券。当时中原战火不绝,割据湖南地区的马殷政权缺乏铜源,于是铸大铁线流通,但铁??量大值小,携带不便,民间贸易改用一纸契券来代替铁钱。“契券’即存放铁钱的凭证,它具有支付能力及流通手段等货币职能,其价值则视铁钱的多寡而定,因此说契券已是一种原始的纸币了。
北宋初年,王全斌等率军平蜀后将所有铜钱搜括殆尽,带回汴京上贡,当地只得改行铁线,所以四川在两宋时期一直流通铁钱。民间由16家富户自发组成集团,发行“交子”代替铁钱,交子的性质和五代的契券相似,宋仁宗时因经营不善而改由官方发行,这种官营的交子也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正式纸币。当时规定每交面值一贯,隔三年换一次,称为一界,每界发行125万余贯。按理讲这种交子可以兑换现钱,但官方储钱不足,导致文子贬值。北宋后期,交子改名为钱引,同时还兼用盐钞及茶引等。盐钞、茶引即取盐茶的凭证,也可代替纸币流通。
南宋时国力衰弱,各地都流通纸币,其名称有交子、川引、公据、关子、会子等多种,“会子”是南宋时期最主要的一种纸币,面值除一贯外,更增加了五百文、三百文及二百文等,印数也远远超过了北宋。乾道四年(1168年)达到一千万贯,庆元元年(1195年)更增至三千万贯。与北宋同样的原因,南宋纸币仍是不断贬值,每至换界时,旧钞只值新钞的一半不到,如嘉熙四年(1240年)新发十八界会子时,与十七界会子的兑率是1:5。然而和金代相比,宋代纸币的贬值只是小巫见大巫了。金代通行的“交钞”,至贞佑二年(1214年)时每贯仅值一钱,还不及本身的纸墨工费。贞佑三年金人改“交钞”为“贞佑宝券”,但二年后,每贯宝券只值几枚小钱,于是在兴定元年(1217年)再行贞佑通宝纸币,每页抵“贞佑宝券”一千贯。元光元年(1222年)又改行“兴定宝泉”,每贯当贞枯通宝四百贯。其后又造“无光珍货”、“天兴定会”等纸币,连续贬值之巨为历朝所罕见。
?????元代纸币的发行可以上溯到成吉思汗末年的蒙古汗国。史载1227年何实在博州地区印置“会子”,流通于一方。窝阔台八年(1236年)正月,下令印造“交钞”。忽必烈在1260年造“中统元宝交钞”,有十文、二十文、三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一贯、二贯共10等。1982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东郊白塔积土中发现的壹拾文“中统元宝文钞”及1986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拜寺口双塔中发现的伍佰文和三百文“中统元宝交钞”都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纸币实物,它们的时代下限不晚于1287年。
??? 忽必烈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改造“至元通行宝钞”,自五文至二贯共 11等,也有实物存世。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时改造“至大银钞”,自二厘至二两共13等。元顺帝至正十年(1350年)时因财政状况恶化,旧钞贬值,遂在原来的“中统元宝交钞”背上加盖“至正印造元宝交钞”八字印文,称为“至正新钞”,每贯当至元钞二贯,但随即贬值,几同废纸。
??? 明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令中书省印造“大明通行宝钞”,面值有一贯、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至洪武十三年,中书省废,造钞改属户部,所以由中书省签署的“大明通行宝钞”存世极为少见。洪武二十二年更造十文至五十文的小钞。永乐以后因纸币贬值,小钞基本失去作用,仅印造一贯的大钞,并继续沿用洪武年号,这件宝钞长33厘米、宽22厘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纸币。明代的纸币政策更劣于元代,不仅滥印滥发,而巨人为堵塞回笼渠道,导致纸币的严重贬值,明中期后,纸币已丧失信用而退出流通领域。
??? 清顺治八年(1651年)因军费不足,发行过顺治钞贯”,10年后停废,今无实物留存。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已占领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滇铜返京受阻,宝泉、宝源局铸钱发生困难,面对庞大的军费河工支出,清廷只得发行“户部官票”及“大清宝钞”二种纸币以渡过危机。官票以银两为单位,有一两、三两、五两、十两、五十两5种;宝钞以铜钱为单位,有五百文、一千文、一千五百文、二千文、五平文、拾平文、五十于文及百千文共8种。这些纸币不能兑现,又无法偿还支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