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的现状与叙事程式的创新.docVIP

中国戏曲的现状与叙事程式的创新.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戏曲的现状与叙事程式的创新.doc

PAGE  PAGE 6 中国戏曲的现状与叙事程式的创新   中国戏曲发展的现状,是一个我们将面对怎样的一个中国戏曲的问题。   中国的戏曲由她的草根性开始,在民间蔓延滋长,随着她走向都市,也就确立了她在中国艺术的地位以及显赫的名声。但随着现代化高科技的西方电影、歌舞及近年电视业与电脑游戏的恣肆发展,也因文化欣赏领域多元化情境的迅猛拓展,中国戏曲无疑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特别是作为戏曲观众的审美受众群体,就青年观众的后续状况而言,确是出现了不容乐观的断裂现象。中国戏曲对新一代老百姓的亲和力正在日渐消散。所以,当下我们面对的中国戏曲,将是一个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她,在现代化进程中努力行进的悲壮之美。   中国戏曲的生命力,在强大的政府投入与支撑的文化氛围下,在有力地输血与培植之下,依然未能走出她的亚健康状态,这就是中国戏曲在当下现代化文化语境下面临的尴尬局面,“尴尬”,仍是她的关键词。   与此同时,我们又看到许多地方剧团正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坚强而倔强地发展着。就拿浙江海宁越剧团来说,早先走过的近30年历程,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靠编排优秀传统戏《血溅洞房》《何文秀》等,成为浙北地区一面不倒的红旗。海宁越剧团一年的演出场次和与山区观众的亲和力,亦在逐年提升和增强。特别是2008年该团排演了现代越剧《西天的云彩》,依靠浪漫诗人徐志摩在广大群众中的影响力,利用剧本、舞美、灯光、音乐等一系列的创新与改革,使该剧不但在原先的演出场地受到热捧,而且还在进入上海演出后也掀起了一股小旋风。它使越剧团的生存基本摆脱了亚健康的状况,重新跳动起了青春的脉搏。它也使原本平静的越剧戏迷的心,有了新的兴奋的体验。我们在有关材料中还看到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这一古老的昆曲大戏,在越过大西洋登陆英国亮相时,竟也意外地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我们知道英国是诞生伟大戏剧家莎士比亚的文化之地,伦敦的观众又是饱有素养的审美群体,他们的审美要求很高也很挑剔,但《牡丹亭》却受到了极高的赞誉,被称为“独立于西方艺术体系的成熟、精美的歌剧”(见《文汇报》消息)。从海宁越剧团和青春版《牡丹亭》这两个剧团的演出现状说明,中国戏曲在她面临的尴尬状态之下,不是无路可走,而是会有新的生机与发展途经的。   但问题是走向大都市与走向海外的中国戏曲也好,还是继续横穿在田野山村的戏台演出也罢,现在的戏曲观众,已不是闭塞、落后、没有文化的受众群体了,即使是贫困山区,也有电视、网络或其它传媒手段在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所以,“复活”或“青春再现”中国的戏曲,首先在于自己的创新与提高。说到创新,第一要有好剧本。想当年《十五贯》就是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而这一出戏,关键在于剧本。从历史上看,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汤显祖、查继佐、田汉、曹禺等无不是文学剧本大师,而眼下这样的剧作者与剧本,却真是寥若晨星。第二是唱腔。以越剧而论,由于走向大都市的越剧已形成了各种流派,自然地就形成了各个流派的戏迷。而一个不容乐观的现状是:接承流派的年轻演员大多数都只停留在还原老师的声腔表现上,所以使得流派的戏迷也始终在原地踏步不前。戏曲理论家王骥德先生早有言指出:“声腔凡三十年一变”,当然不一定精确,却是实在的发展之理。所以努力探索和大胆积极开拓新的唱腔,将是年轻一代戏曲演员肩负的历史使命与重任。只有在新的唱腔引导下,才有可能产生更多的新戏迷。第三是导演。当下导演的编导,也是不尽人意,虽有新的创建,但是还不能从根本上革新旧的编导模式。像《何文秀》一剧的结局变来变去,是皇恩浩荡,何文秀与兰英双双上京领赏,还是高悬金印,夫妻双双隐遁民间,给观众留一个更为深刻的思考。又像《西天的云彩》一剧结尾处理的不足,以及对如何再现徐志摩既是浪漫诗人,又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社会学家与政治学家并重角色的处理上,都还存在着一些缺陷。以至于所编导的剧本,虽然在灯光、舞美、音乐、服饰乃至剧本形式上,都穿上了新衣,但却仍然与现实生活的内涵之新存在着“隔”(王国维语),因此进不了观众之心,更谈不上成功的辉煌。   由戏曲本体的问题,又会引出对中国戏曲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教育。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的教育在对培养学生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上,还存在着极大的不足。一方面是应试教育模式造成的历史原因,一方面也和抓教育的本身在本质上不重视接续传统文化有关。据说,美国、英国的一些大学已纷纷开设了昆曲赏析课,而我们对自己的文化瑰宝又是一个怎样的态度呢。虽然现在北京等地已有京剧进中小学课堂一说,但究竟是摆摆花架子还是真心有效地实施,还有待时间与现实的检验。窃以为,要真正继承好这份瑰宝,光靠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是非常不够的。我们是否可以把中国戏曲的优秀剧本精要写入课本,作为语文或科学类课程的主要教材而不是辅助教材。同时,还可以把各地主要戏曲的唱腔列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