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骨文“册”字说起.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甲骨文“册”字说起.doc

PAGE  PAGE 5 从甲骨文“册”字说起   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简牍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曾国(今天中国中部的湖北省随县、枣阳一带)曾侯乙墓出土的竹简。关于中国出现简牍的时间上限,许多学者认为不迟于商代。虽然还没有得到考古发现的证实,但是从甲骨文中的“册”等字的字形分析,从当时的书写工具、气候条件以及后世一些文献记载等方面加以考察,学界认为简牍出现的时代不会晚于甲骨。比如李学勤先生就说:早在有关殷商的文献和商代甲骨文中,已经有了典册的踪迹,知道那时人们已利用竹木制简,用绳编连成册。但是,笔者认为,通过分析已知的文献和出土材料,尚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简牍的出现时代不晚于商代的甲骨文。   在主张早在殷商就已经有了简牍的观点中,最主要和有力的证据就是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出现的“册”字,也是被引用最多的。甲骨文中的“册”写法,一般为四条竖线(多为两长两短间隔排列,中间一不封口的椭圆形曲线串联)。北京大学的全胜利撰文《论简牍不晚于甲骨的出现》中说它“象征着一捆竹简”,理由是汉代许慎《说文》对“册”的解释:象其札,一长一短,中有二编之形。又说:古文册从竹。而“典”字,《说文》云:五帝之书也,从册,在兀上,尊阁之也。庄都说,典。大册也。古文典从竹。仝文说,典为大册,而册与策通。典,册,都从竹,说明在甲骨文的使用年代,竹简同样通行于世。   这里要明确三个问题:1、《说文解字》的成书年代是东汉;2、《说文解字》研究的文字对象是小篆;3、小篆与甲骨文的关系。《说文解字》写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之间,距离甲骨文盛行的武丁时期(约前1250―前1192年)有差不多1300年的时间。而商周时期的可靠文献资料极其匮乏,又不像我们今天有大量的考古发现,对于文字的理解和研究就只能依靠青铜器上的金文、春秋战国时的历史文献(如“六经”)以及“贤者的口传及其身之所习”和传说等(尚没有证据显示许慎曾经接触过甲骨文),再加上后来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应该说,对于甲骨文,许慎的研究条件???非常有限的,孔子在修订《春秋》时尚且遇到“文献不足”和讹误等问题,更何况许慎呢?   古文字在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后,不论是字形、读音还是字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必须慎重对待。春秋战国时期正是中国社会、思想和文化大动荡时期,旧的制度、礼仪遭到冲击和破坏,新的思想层出不穷。新旧思想在这种动荡中不断重组更新,反映到文字上,便是从字形到字义的一系列变化,并且由于列国并立而使这种变化更加错综复杂,直到秦始皇统一文字为秦小篆,很多字已经脱离了本义。当然,甲骨文毕竟是后来金文和小篆的渊源,事实也证明,虽然以小篆为主体,《说文》对于研究甲骨文仍然有着极大的启发和参考价值,是历代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必须参考的著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说文》一书不存在错误,其“六书”理论对于甲骨文的研究也不是完全适用的。研究表明,小篆中的形声字在甲骨文时代往往是会意字,甲骨文中有的字有几种写法,在“六书”中分属于不同的类别;又如,关于简牍的编纶,《说文》仅言“二编”,而从武威出土竹木简实物来看,可以有一至五道编纶,等等。所以,对待《说文》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客观而慎重,不能脱离具体的时代语境而盲从。   甲骨文“册”字中的竖线一定是竹简或木牍的象形吗?未必。它很可能指的是加工过的甲骨,包括龟甲、猪牛等动物的肩胛骨和肋骨等。由于龟甲和兽骨长短不一,因此,甲骨文“册”字中的几条竖线才有长有短。如果是竹简,则很容易整饬为等长,又何必强调长短的区别呢?其实,甲骨文中的“册”字当指“龟册”。或者叫“甲骨书”,是将龟甲片或者兽骨穿编起来便于阅读和保存的样子,类似于后来的竹简。在出土的甲骨实物中,新石器时代后岗一期文化中就经常发现卜骨和穿孔龟甲。殷虚出土的甲骨,有贯穿的,有套札的,有叠放的,其中有3片、4片、5片的,都长短不齐,与“册”所象之形合。殷墟第一二七坑未经翻扰的整坑的甲骨共一万七千余片。其中完整的龟甲约三百版,全部经过缀合后的总数约为四百五十个整甲。很多龟甲穿孔,可以编串成册。   弄清楚了“册”,所谓“大册”的“典”也就明白了。全文又引《墨子兼爱》中“……以其所书于竹帛……”,《周易》中有“方版”一词以及“孔子从来没有提起过甲骨文”而判断说:“《墨子》一书虽然出现于周朝,但是竹简的使用,应该早于墨子的年代”。“可以推测周以前也有木牍存在”,“孔子没有提及甲骨,是因为他没有见到过,或者他见到的史料里也没有记载的缘故”。“早于墨子的年代”是早于墨子的生活年代,还是早于“《墨子》一书出现的周朝”?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的确,从“……以其所书于竹帛……”可以看出,竹简的产生一定早于墨子生活的年代,但墨子(前468―前376)和孔子(前551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