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言激励的作用和策略宁夏自治区灵武市郝家桥中心小学 马儒佳
“评价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其直接目的是改进教师教学行为,并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依据”。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语言激励,能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实验证明,语言激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运动技能的掌握。
一、语言激励的作用
语言激励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与交往精神是否具有促进作用,我们进行了实验。
实验对象:样本班学生37名,其中男生25名、女生12名
实验内容与方法:观察、测量、统计语言激励对学习态度和劈叉的促进作用。
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7份,回收率100%。
问卷分析:87%的学生认为希望得到很多教师的语言激励;10%的学生希望得到一些教师的语言激励;3%的学生认为有没有教师的语言激励无所谓。
实验结果与分析:
①语言激励对学生学习态度、合作与交往精神有促进作用。从测试结果来看,在课堂教学中,合理采用语言激励对学生学习态度、合作与交往精神等方面有促进作用。94%的学生在教师语言激励的作用下,能积极参与学习,在良好的学习动机的指引下,能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同伴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交流,能发挥自我想象力,在练习中有创新表现。当没有语言激励时,79%的学生学习态度冷淡,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不能与同伴协作,且无创新表现(见表1)。可见,语言激励对学习态度、合作与交往精神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②语言激励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掌握运动技能。学生在教师语言的激励下,运动技能的掌握发生了变化。从表2学生学习劈叉的技能掌握情况看出施前和施后的优秀率分别是16%和38%,提高了22%。而较差人数由施前的12人降低到施后的5人,降低了16%(见表2)。这说明,学生在教师语言激励的作用下,能更加自信地面对学习任务,通过努力学习不断改进学习的方法和动作技术。在学生问卷中有87%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语言激励。
③激励性语言能促使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在一张对教师满意程度的学生调查问卷中,发现92%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受到教师语言激励后,能乐于跟随教师进行活动。另外,在日常教学中观察发现,96%的学生在受到教师语言激励后,能够与同伴和老师进行学习交流和表达学习体会,能积极参与老师组织的游戏和练习活动,还能在学习中有创新的表现。
所以,激励性语言改善了师生关系。它改变了过去学生被动学习带来的“紧张、恐惧、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你完成得真漂亮”“你的表现值得大家为你喝彩”“不错,像个男子汉”等激励语言,对学生来讲,是学习的肯定,而且这种及时性的定性评价能促进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即便是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善意的批评也会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希望。如:“只要你注意观察同伴的表演,你就一定能学会”(学习出现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时)、“帮助别人是快乐的事情,你能做到是吧?”等,这种带有激励性的语言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教师这种期待与和蔼,会让学生从内心中产生敬慕,师生间就会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教师也就不再是“警察或者法官”,而成为学生的朋友、平等中的首席。
表1 语言激励对学生学习态度、合作与交往精神的作用
表2 学生学习劈叉前后的动作技术掌握程度统计
二、语言激励的运用策略
(一)适当运用激励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激发动机则能诱发兴趣,所以激发动机就成为体育教学的关键。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特点适当运用激励语言,教学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例如,在学习拍球时,有些女同学胆小、害怕,对皮球畏惧,出现了不乐意参与而且躲避的现象。这时,教师不要批评她们,而应该用期待的语言激励她们:“皮球是很听话的,你只要认真地对待它,它就会服从你,相信你会成为皮球的主人”。同时,在学生有进步和能勇敢地去参与时,可用“你拍的真棒”“你的动作真精彩”等激励的语言鼓励她们。
激励语言在适当的条件下,发挥的作用是明显的。如果不考虑教学内容和客观因素的存在,在学生尚未成功或者进步时,教师对学生采用不合时宜的语言激励,不但没有实现激励的促进作用,反而会出现“牵强、造作”的尴尬局面。如:“你简直就是一个天才”“我从来没见过像你这样跑得快的学生”等等。这些激励语言,不符合实际,而且故弄玄虚,夸大其词,不会产生好的效果。
(二)适量运用激励语言
运用激励语言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和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所以适量的运用激励语言,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如果在一堂课中,教师的激励语言如同雪片一样,就破坏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还会对这样的激励语言提出质疑,会认为教师是在讽刺、挖苦他。另外,教师随意的激励语言,不仅会降低教师的威信,而且会使激励语言显得空洞、教条、苍白无力。
(三)捕捉教育契机,适时运用激励语言
教育契机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