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无机工艺实训无机化工131班教程
无机工艺实训;一 概 述; 离子交换过程是带有可交换离子 (阳离子或阴离子)的不溶性固体与溶液中带有同种电荷的离子之间置换离子的过程。这种含有可交换离子的不溶性固体称为离子交换剂,其中带有可交换阳离子的交换剂称为阳离子交换剂,带有可交换阴离子的交换剂称为阴离子交换剂。;二、实验原理;交换过程中交换区和耗竭区的位置逐渐往下移动,当交换区移到器下端时,交换达到透过点,流出液中出NH4+,随着NH4+的浓度不断增加,直至与被处理溶液中NH4+浓度相同,交换区消失,交换剂完全失效。在交换过程中,整个交换剂层就是这样自上而下分层达到过渡饱和而失效的,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分层失效原理。;达到透过点后,NH4+被带出交换器,这种现象称为泄漏,将造成原料损失。交换层的厚度取决于被处理溶液中NH4+的浓度和溶液透过交换剂层的速度。一般流速快、浓度高、交换区厚,透过点到来的早,离子泄漏量大,交换器利用率低,产品成本提高。;1、温度20~30℃ ;三、主要设备技术指标;四、工艺流程;五 操作; 2、实验步骤;⑵ 离子交换工序;② 离子交换过程
交换过程:调整树脂层上部存水高度,使其达到给定值,上NH4HCO3溶液,根据排水时间,确定取液始点,将NaHCO3溶液(后称稀液)收集在贮槽中,由NH4HCO3上液量确定上液时间,上液结束,转入二次正洗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按顺序打开阀门1、4、8、并打开进料泵1控制塔1进料流量为30m/min,开始向塔1进料。待塔1液面升至树脂上20厘米时,再依次打开阀门13、16、11、18向塔2内进料控制塔2进料为30ml\min,进料一定时间后,分别打开阀门14、19取样进行分析,(分析方法详见后面分析部分)通过分析结果,确定穿透后打开阀门20、32、33、进行排料、控制塔1、2排料流量为30ml\min排料过程中进行测底,通过测定结果确定树脂失效,即不能进行交换时停止排料。进入二次正洗过程。;一次正洗过程:打开阀门8、9、10,目的是用水清除剩余的交换剂及交换产物,正洗速度同NH4HCO3上液速度,根据式(5、6、7)算出排液时间,排液结束,取液停止,转入下一个循环过程。(收集到的液体可作为下次实验的原料液,再与树脂交换生成NaHCO3)
分析稀液中Na+浓度,测量稀液体积并计算Na+收率。;再生过程:再生的目的是使失效的离子交换树脂恢复交换能力。为了降低原料消耗,提高再生度,进而增加工作交换容量,采用逆流再生。所谓逆流再生,指交换过程中溶液在器中的流动方向是自上而下,再生过程中再生剂的流动方向则是自下而上,这样,床层下部的树脂最先与新鲜而较浓的再生剂接触,使含NH4+较少的溶液流过饱和度较小的树脂层,而含 NH4+较多的溶液,流过饱和度较大的树脂层,因而获得较高的再生效果,即使用较少的再生剂,也能得到较高的再生程度。
逆流再生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保证交换剂不乱层,保持原来的填充状态,所以在逆流再生和反洗时,应严格控制流速。一般控制流速小于40ml/min,同时,交换剂层上部必须有20cm以上的水层。;反洗过程:让水自下而上通过交换剂层。反洗使交换剂翻松,为交换创造良好的条件,并带出树脂层中的残余再生剂,再生物及其他杂质。反洗的最初阶段,器内继续进行再生过程,控制反洗水进料速度为30ml\min,并将废液排出,通过测定确定排液结束,停止取液,控制反洗水流速,小于40ml/min反洗时间约20~30分钟,流出液排入地沟。然后进入正洗过程;正??过程:打开阀门8、9、10让水自上而下通过树脂层,正洗的目的是进一步洗清树脂层中的残余再生剂及其再生物,正洗水流速小于60ml/min,正洗终点到流出液中Cl-5毫克当量/升,正洗过程流出液可收集作为反洗用水或排入地沟。正洗过程结束后进行二次正洗过程。
在再生、正洗、反洗、二次正洗过程中,可使用交换塔3、4进行离子交换,阀门开关与交换塔1、2相对应,交换塔1、2与交换塔3、4交替使用。;⑶ 蒸发工序;⑷ 干燥工序;(5) 实验结束停车操作;六、分析方法;第二种方法(甲醛法):
准确吸取稀释后的铵盐溶液(约为0.1mol/l)20ml放入250ml锥形瓶中,再向锥形瓶中加入1:1的中性甲醛溶液(向甲醛中滴加4-5滴酚酞,用NaOH溶液滴至浅粉红色)5ml和1-2滴酚酞指示剂,用0.1mol/l NaOH标准溶液滴至浅粉红色半分钟不退色,根据滴定所消耗的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计算稀释液的浓度,平行测定三次。再反算碳酸氢铵的浓度。该测定方法还可以用来确定交换过程何时达到透过点。;② 产品分析;七、故障处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数学真题含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pdf
- DB34_T5069-2017:屈曲约束支撑结构技术规程.pdf VIP
- 赣州市章贡区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docx VIP
- 2025年落实“大学习、 大培训、 大考试”培训题库(含答案) .pdf VIP
- 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输入输出、过程风险机遇、过程职责及指标一览表.doc
- 事业编药学类考试真题.doc VIP
- RENLE雷诺尔JJR8000智能型电机软起动器说明书.pdf
- 钢筋工程安装与验收.ppt
- 英威腾GD200系列变频器说明书V1.pdf
- 2024年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监测语文模拟卷试题附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