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Bragg′s equation;;1912 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提出晶体可以作为X 射线的三维衍射光栅,建立了晶体衍射的基本方程并很好地解释了晶体 X 射线衍射的内在物理机制,在实验上既证明了晶体结构具有周期性,同时又证实了 X 射线的波动性,劳厄因此获得 1914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3 年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父子在 X 射线晶面反射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布拉格方程,以极其简洁的方式提出晶体 X 射线衍射的基本条件,布拉格父子也因此获得 1915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后 X 射线衍射成为晶体结构分析的常规手段并得到广泛应用;;广义布拉格方程记作2dsinθ=nλ,n称为晶面周期,θ为入射束与反射面的夹角 。如果用d表示晶面距,A′和B′表示晶面方向的晶体尺寸,C′表示晶面法线方向的晶体尺寸,。广义布拉格方程不受晶体尺寸限制,可以在正空间中描述微晶体衍射的角发散,薄晶体的衍射,多晶体衍射的积分强度等问题。;;如图 1 所示. 由图 1 可见,两束平行光与晶面交点 A 和 B 的连线垂直于晶面,反射光的光程差为 CB + BD = 2dsin θ,则可得布拉格方程 2dsin θ =nλ. 一般情况下,由于晶体结构的不同,AB 连线不一定垂直于晶面,所以上述推导过程不具普遍性.;一般情况下的多光束晶面反射模型;;DNA纤维的X射线衍射分析与双螺旋结构的发现;;;NaCl晶体可以作为x射线的空间衍射光栅,即当一束x射线通过晶体时将发生衍射。衍射波叠加的结果使射线的强度在某些方向上加强,在其他方向上减弱。分析在照相底片上得到的衍射花样,便可确定晶体结构。当x射 线波长入已知时(选用固定波长的特征x射线),采用细粉末或细粒多晶体的线状样品,可从一堆任意取向的晶体中,从每一0角 符合布拉格方程条件的反射面得到反射,测出0后,利用布拉格方程即可确定点阵晶面间距、晶胞大小和类型;根据衍射线的强度, 还可进一步确定晶胞内原子的排布。而在测定单晶取向的劳厄法中所用单晶样品保持固定不变动(即0不变),以辐射束的波长作为 变量来保证晶体中一切晶面都满足布拉格方程的条件,故选用连续x射线束。如果利用结构已知的晶体,则在测定出衍射线的方向0 后,便可计算x射线的波长,从而判定产生特征x射线的元素。;;劳厄方程规定了衍射极大的条件,这就是晶体中所有的原子对入射束的散射波都在衍射极大方向作相长干涉.如图1所示,图中k。与k分别代表入射波矢与散射波矢·对弹性散射,k=k0.如令s。及s分别为沿k0及k方向的单位矢量,则k0=s0/λ,其中λ为波长.图中原点O为一原子位置,Rl则为另一原子A的位矢.由图可见,如s为衍射极大方向,则BO+CO= Rl ·(-s0)+ Rl ·s=nλ即R·(s-s0)=nλ式即为劳厄方程,其中n为整数. ,泛指遍及晶体内所有原子的位置矢量,因此是可变的上式的物理意义是:当来自所有原子的散射波彼此的程差在某一方向(s)都是波长的整数倍时,即所有的散射波都发生相长干涉时,才会在这一方向产生衍射极大.可见,劳厄方程十分清楚地用数学语言描述了波动光学的衍射现象。;;参考文献
[1] 姜贵君,姜贵平,李建华. X射线衍射分析及其在微纤丝角测定中的应用 [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2): 50-52.
[2] 吴绍情. 关于布拉格方程的导出方法 [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4): 78-82.
[3] 严燕来. 关于晶体衍射的劳厄方程和布拉格反射公式的关系_兼与张若森老师商榷 [J]. 大学物理, 1991, 07(5): 15, 23-25.
[4] 袁玉珍,邓尚民. 布拉格方程在高聚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J]. 工科物理, 1998, 08(3): 34-36.
[5] 余焜. ???义布拉格方程及其应用 [J].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2003, 39(4): 27-31.
[6] 胡建民,王蕊,王春婷,等. 晶体X射线衍射模型和布拉格方程的一般推导 [J]. 大学物理, 2015, 34(3): 3-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