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彩世界的心灵综合.doc
PAGE
PAGE 5
多彩世界的心灵综合
在诗歌真实世界的构筑上,我们有过一个诗是生活反映的时代,也有过一个诗是情绪抒发的时代,从特定的角度看,这些见解无疑有其合理性。但诗毕竟是心灵的事业,是诗人藉生活引起的独特感觉印象所激发出来的情绪的抒发,这就不只是生活简单的直观反射,也不只是情绪抽象的直接宣泄。就诗所表现的生活对象而言,是经心灵溶解后重新凝结而成的变形生活,就诗所抒发的情绪感受而言,是经心灵化变形生活折射而得的隐喻情绪。所以全面地说,诗歌真实世界是心灵活动的产物;诗歌真实世界的构筑,是一场复杂的心灵综合工程。王学海的诗龄虽不过五年,但他似乎从一开始起就为自己的诗创作绘制了一张心灵综合工程的蓝图。当然,对他来说还只是自发的行为,可也不能忽视这一自发。唯其有这一自发,也才越能显示出他具有更接近于诗之本质的资禀。
学海是个热爱生活、心灵开放的人,而生活世界是多彩的,所以他诗创作中的抒情对象,面很大,无论少男少女的爱情,牧人矿工的艰辛,学者诗人的智慧,或者江南的乡野,塞北的草甸,大海的波澜,都是他用来驰骋灵感的“客观对应物”。是的,这些全是他主观情思的客观对应物,以这些对应物为基础构筑成的诗歌真实世界,则大都是心灵综合化的。如《土地,已失去……》一诗,使我们感到:学海多少有点像俄罗斯“最后一个田园诗人”的叶赛宁那样,眼看着商品经济大潮冲激下,我们今天的农民流入城市打工而土地一片荒芜的情景,而唱出了他的田园挽歌。诗的最后一节这样写:
乌鸦飞过田野的一刻
是葬礼最凄烈的部分,土地
已失去所有绿色的言语
在这里,“乌鸦飞过田野的一刻/是葬礼最凄烈的部分”,就是心灵化了的变形生活表现,我们读这些句子,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那种生态环境的孤寂荒凉,但学海这两行诗的生态表现,更具有变形意味,和“土地/已失去所有绿色的言语”这种以拟喻显示的生活具象一组接,也更显出了心灵化生活对田园荒芜之情折射的蕴藉与深沉。再如《潜潜的流》,表现现实社会中人生的艰辛,却并没有完全采用如实而具体的生活内容,而是通过“一条河”来表现的:
一条河
是黄河长江的脉络
正暗潜而流
它是老母的叨念,牵着
妻儿的泪,民工的汗
汇合涌来
这样的诗句使人感受到在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社会下层人民处境的实际。诗篇让大批民工远离家乡外出打工付出的汗水,以及老母的叨念、妻儿的泪,一齐汇入一条隐示社会生态的“潜潜的河”,这是以拟态达到的一种心灵化变形生活表现,由此折射出来的情绪感受,是特具隐喻的丰富性和审美的深沉意味的。而这样的一个诗歌真实世界则是心灵综合的体现,任何直观描述、直接抒情所达到的真实世界,都不可能达到现在这个文本所已达到的层次。
学海的诗所具有的魅力,追踪其产生的根源,在我看来,大概就来自这种出于自发的心灵综合的美学追求。所以我们读他的诗总有一种似实似虚、若真若幻,给人扑朔迷离而又意味深隽之感。
这是一种广义的象征艺术的显示。
值得指出:心灵综合所构筑成的诗歌真实世界,或者说广义的象征艺术所带引出来的诗歌世界的物化形态,其实也就是一个感兴意象存在系统。我之所以在“意象”前面冠以“感兴的”这个定语,是为了和西方某一类现代派那种为“思想”寻找“客观对应物”,把意象当作理念譬比物,抽象图解品的艺术风尚区别开来。感兴意象具有对感觉情绪作兴发感动的功能,它的存在既属于内容,也属于形式。感兴意象存在系统应该体现为如黑格尔老人所说的那种内容是向内容转化的形式,形式是向形式转化的内容的特性,这样的意象及其存在系统,由于其审美功能是感兴而不是图解,故也决定了对它的审美鉴赏要求不是受动而是能动的。唯其如此,也就使这类感兴意象及其存在系统――即意象组合系统的物化形态――意象的语言表现也就有反语法修辞规范的、非逻辑的特性,强调直觉、隐喻的要求。在这方面,学海的诗中也显示得相当到位。
学海在《中国诗人》中发表组诗时,曾附了一段自己的“诗观”,其中有这样的话:“所谓深蕴诗意,不是单一地加入文化、加入哲理,而是要将它们用诗的语言化之,要让你的语言显出新鲜,显出活力,创造出别人料想不到的意象。”这番话值得我们注意,表明学海也已注意到意象语言化中须对语言提出“新鲜”和“活力”的要求。这种“新鲜”与“活力”,通俗一点就是陌生化,从学理上讲就是以反语法修辞的逻辑推论所达到的意象化语言构成效果,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就是拟喻化效果。这在学海的诗里可以发现很多,如《思想的田野》中有:“时光在额头开凿深厚的通渠。”《等待》中:“把信心打入明天的金卡。”《高贵的趋势》中:“誓言的坚冰雪一样融化。”《天地风雨》中:“历史让时间的胡子蓄得更长。”《醒来》中:“深沉的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