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下农家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目山下农家乐.doc

PAGE  PAGE 15 天目山下农家乐   农家乐,从观光旅游转向休闲度假游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张银松尝到了甜头,成了几张草席起家的天目村第一个农家乐老板。在他的带动下,农家乐的雪球越滚越大。      从杭州出发,越野车经过两个多小时行程后,距保护区越来越近了,印象中的那些土房子早已不见了踪影,一座座单门独户的“小洋楼”进入视线。天目山生物圈保护区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王祖良介绍说,这就是老百姓接待游客的“农家乐”。   “农家乐”,究竟“乐”在哪里呢?放下行李,安顿好,我便迫不及待地直奔距保护区南大门仅一两公里的天目村。   在一座小楼旁边的竹园里,有几位妇女在采笋,可是她们的一招一式看起来有点别扭,原来她们是住在农家乐的游客,今天跟着老板来体验一下农家生活,也想在餐桌上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活儿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很有讲究的,一铲子下去,太深了会伤及竹鞭,太浅了又会浪费笋子,我们把握不好,采的笋子有长有短。”一位游客不好意思地说。   走到路边一座打着“农家园”招牌的小洋楼,院子里有几位老人正悠闲地围坐在一张小方桌前,边喝茶边聊天,看起来真是乐在其中啊!热情好客的老板娘邀请我进屋,边泡茶边说,先尝尝我们这儿的野山茶,这是山上自然生长的,不施肥,不打药,没有污染,刚从山上采回来自己加工的。老板娘叫杨素妹,她说,我家是村里最早开农家乐的,已经13年了,院子里那些老人都是年年都来的游客。过去我们村70%-80%收入是竹笋,这些楼都是靠竹笋盖起来的,现在全村44户,已有26户开了农家乐,农家乐收入已占到40%-60%,甚至80%的都有,一年收入少的七八万块,多的十几万块……   一群游客来到门口和老板娘打招呼。   “你们是从哪来的?”我问。   “我是杭州的,我是上海的,我是临安的……”   “我们年年来,这里环境好,空气好,凉快,人也好,吃纯自然的农家饭,价格还便宜……”   “城市里都是水泥、空调,到哪散热去?还有汽车尾气、噪音污染,上海、杭州夏天气温37-38度,开空调难受。这儿不一样,到处都是树,不用空调,后半夜还要盖棉被……”      “这里很有灵气的,进山就感觉出来了,不可言,要体会……”他们七嘴八舌地介绍了起来。   游客的这番话,道出了农家乐的本质所在:体验传统,享受自然。   “农家园”的老板张银松说:“我家里弟兄多,房屋紧张,一个锅子里的饭,分成5份就空荡荡了。分家以后,房子太破旧了,1990年的时候,我们两个人就想盖个新房子,村里也同意了我们的申请。房子盖好后,当时在村里算是最大最好的了。”   “那时候就盖这么大房子,当时就有打算要接待游客吗?”   “当时根本没有想过,只是想既然要盖房,就盖大一些。”   张银松夫妇做工攒了一些钱,盖起了自己的房子,为的是住得舒适一些。没想到就是因为这座大房子使他俩的命运从此发生了转变。   1992年秋天,附近的禅源寺举行法会,所有宾馆饭店都住满了人,还有一些游客没有住处,看到附近村里有一座大房子,就过来打听。张银松讲起了第一次接待游客的故事:“有两个人来问,说我们有十多个人是不是可以住?我说房子刚刚盖好,床和铺盖什么都没有。他们说不要紧的,我给你钱去买几张席子就好。”拿着游客给的钱,张银松买了几条草席,每条20来块钱。从未接待过游客的他,不好意思收费,但是自己又刚刚盖房子,袋子里空空的,游客说,这样吧,草席就留给你了。就这样等于客人住了一晚上,付了一条草席。”      “那天晚上赚了500块,尝到了甜头。”老板娘插话说,那时没经验,更没有意识,可以说就是几张草席起家。第二年,虽然有了点模糊感觉和概念了,但还没有具体想法。到了七八月份,上面宾馆里来了很多疗养的人,这些人没事时就到村里东看看西看看,无意中发现了我家的大房子,就试探着问能不能住到这里?我就答应试试看。于是一下来了6个人,其中有一个从上海来的老人叫陈龙海,从那以后13年了,他每年都会来,今年又来了,正在这里。那时管吃管住450块钱一个月,也不觉得亏了或者赚了。大伯伯嘛,就像交个朋友一样的,他们觉得很开心,回去以后就有宣传了,再一年我们就正式开始接待客人了。   “怎么想起‘农家园’这个招牌?”我问。   张银松说,是我太太起的名字,就是这个牌牌还有一段小插曲呢!1994年,我找人帮忙写了一个“吃饭住宿”的牌牌挂在门口。招牌打出去后,游客来了,派出所、工商税务所、卫生局也都来了。“这个牌子是谁的?”当然是我的,就在我门口,想赖都赖不掉。“你凭什么挂这个牌子,有什么手续?”我没手续。“没手续你挂牌子干什么?你不知道私人不能开旅馆饭店的吗?”我说不知道。“这是第一次,今天就放过你,赶紧把牌子收起来!”我就赶紧把牌子拿进来了。后来我俩商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