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马故乡 昭苏冬韵.doc
PAGE
PAGE 6
天马故乡 昭苏冬韵
昭?K县地处新疆伊犁河谷的最西段,平均海拔2 018米,是新疆唯一一个没有荒漠的县。边境线长约231公里,紧邻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是历史上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哈萨克族是草原游牧民族,日常生活习俗带有明显的牧区特点,衣食住行、文化娱乐都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哈萨克人性情直爽、热情好客,而且大都是骑马高手,叼羊、马上角力、猎鹰是他们的“终身伴侣”。
猎鹰世家
哈萨克族驯鹰人的故事,是我此行记忆中最深的一笔。
新疆地域辽阔,猎鹰种类繁多,驯养猎鹰捕猎在新疆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同地区的猎鹰爱好者根据当地猎物的不同,所驯养的猎鹰也不同。为捕捉野兔而驯养的一般是苍鹰;为捕捉鸟类而驯养的多为凶悍机敏的猎隼;猎捕狐狸等体型较大的猎物,则需要驯养金雕等大型猛禽。
新疆各地民间驯养猎鹰活动中所体现的,更多的是对民族传统的恪守和对猎鹰的一种特殊情感。如果说骏马是哈萨克族的翅膀,而猎鹰就是哈萨克族的眼睛。
寻找,是哈萨克族与金雕的一种关系。
哈萨克族是草原民族,一年四季的游牧生活,让他们有充裕的时间欣赏雄鹰翱翔于天际及鹰雕狩猎的精彩瞬间。所有哈萨克族男子在幼年时代几乎都渴望像鹰一样自由飞翔于天地之间;成年后,知道了人虽然不能像鹰那样飞翔,却可以拥有一只属于自己的鹰,借助鹰来实现自己飞翔的梦想。于是,草原上就有了养鹰者。
从昭苏县城驱车大约一小时,我们就来到了萨尔阔布乡。
萨尔阔布乡是一个以哈萨克民族为主的乡镇,占全乡总人口的97%。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就,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在乡里一条小道右手边的有个大院,院里几间砖房,住着76岁的哈山老人,看起来精神矍铄,慈爱亲切。
哈山家是世代驯鹰的“猎鹰世家”。老人说,驯鹰不需要刻意学习,因为大部分驯鹰人都是家族传承的。从小他看自己的爷爷驯鹰,耳濡目染,自然而然习得了技巧,积累了经验。现在哈山老人的儿子阿依丁?哈山也在驯鹰。
哈萨克人都说鹰是可以直视太阳而不被灼伤的神鸟,是英雄的象征。而被这双眼睛盯上的猎物,能够帮助放牧的哈萨克族抵御冬牧场的寒冷。哈山老人自30岁起开始驯鹰,说起驯鹰,哈山老人可有不少“独家绝招”。
在哈萨克语中,不同年龄的金雕有不同的名字,“塔斯吐勒叶克”是哈山老人的金雕,8~10年后,将之放归自然,繁衍后代。
哈山老人一般是在峭壁上寻到雕巢,取得幼雕并将之训练成捕猎高手。雕成年后,从千米高空向下俯视,可从数十位猎人中寻得主人的面容与声音。这种相互寻找的关系,已经延续了千余年。
哈山老人说道:“哈萨克族的驯鹰方法十分严格,有捉鹰、熬鹰、喂食、拉膘、洗胃、捕猎等驯鹰的方法步骤,都有它的科学道理。”所以,至今在草原上仍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匹好马难换一只好鹰。
说起自己与雕的故事,哈山老人的兴致来了。
寻找一只幼雕需要足够的耐心。金雕总是将巢筑在悬崖上,孵化雏鸟多在每年的三四月份。此时撒网,网里放上新鲜的牛羊肉,驯鹰人便开始耐心地等待,直到一只被美味吸引而来的金雕飞进网内。当金雕大快朵颐时,驯鹰人立刻捉住雕,套上脚链和皮质眼罩。
接下来,是整整几个月的驯服期。
先是不让雕睡觉,蒙着眼,拴住脚站在粗绳子上。一旦发现雕打起瞌睡,就拉动绳子。一天一夜之后,雕实在撑不住,过几日再让金雕熟睡。
然后,连着饿上四五天,饿到雕几乎站不住,才喂牛羊肉。连续几轮下来,金雕逐渐熟悉人并让雕对人产生亲近感。
“猎鹰每年5月-9月更换羽毛,这时候是给金雕喂食物最好的时候,喂新鲜的瘦肉,必须将肉里的血水冲洗干净,要不然会产生脂肪。这段黄金期喂好后金雕羽翼丰满,双爪有力,正是最适合捕猎的体态。”哈山老人说。
金雕是一种凶猛而灵敏的动物,它所向无敌的猎杀能力使其成为哈萨克人崇拜的图腾,但要让桀骜不驯的金雕成为人类的挚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驯鹰重要的一步是在室外完成的。首先第一步是呼叫猎鹰,哈山老人口中不断发出“看……看”的指令,猎鹰被置于距离自己约200米的距离,然后呼唤猎鹰重新回到老人用牛皮裹臂的手臂上;第二步是驯鹰人站在山顶上,让鹰观察山下的动静,驯鹰人的助手则用白色的长绳子拖着假狐狸或者食物在山下雪地上来回走动,直到猎鹰发现并扑向假狐狸。这样的动作一天不知要重复多少次。直到人累了、鹰乏了……
说起第一次成功狩猎,哈山老人陷入回忆之中。哈山老人将金雕从一座高山上放飞,在天空盘旋片刻后如果发现猎物,金雕会从高空直下,猛然向地面冲刺,准确地射向一只狐狸,狐狸被金雕锁住头部,哈山老人再驱马赶到,从猎鹰的爪子下取回猎物。
就在前几天的昭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