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亲水基团 -COO ?(羧基):具有进入水中的趋势; 憎水基团 -C8H17 :具有离开水而移向表面的趋势; ? 致使溶液表面非极性成份增加,表面张力下降。 IV. 存在临界胶束浓度CMC; 表面活性剂能在水中溶解,其浓度大过某一数值(CMC)时,能在水中形成很大的缔合胶体---胶束。这一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超过此浓度后σ不再下降。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达到CMC,有胶束生成后,一些水不溶性或者微溶性物质在胶束溶液中的溶解量大大增加,形成透明的胶体溶液,这种现象称为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 非极性有机物如苯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加入油酸钠等表面活性剂后,苯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大增加,这称为增溶作用。 增溶作用与普通的溶解概念是不同的,增溶的苯不是均匀分散在水中,而是分散在油酸根分子形成的胶束中。溶解作用会使溶剂的依数性出现很大变化,增溶作用对依数性影响很小。 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 * 在药物制剂中,一些挥发油、脂溶性维生素、甾体激素等许多难溶性药物常可借此增溶,形成透明溶液及提高浓度。如 甲酚在水中溶解度仅2%左右,在肥皂溶液中为50%; 氯霉素在水中溶解度为0.25%,加入20%吐温80后溶解度为50% 。 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 * 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 一种或几种液体以极小的液滴形式分散在另一不相混溶的液体之中形成的粗分散体系称为乳状液。 乳状液一般都不稳定,要想得到能稳定存在静置后不分层的乳状液,必须加入乳化剂。乳化剂大多都是具有两亲基团的表面活性剂。 根据乳化剂结构的不同可以形成以水为连续相的水包油乳状液(O/W),或以油为连续相的油包水乳状液(W/O)。 水 油 :亲油型乳化剂 :亲水型乳化剂 油包水(W/O)型乳状液 水包油(O/W)型乳状液 水是分散剂,油是分散相。如:牛奶 油是分散剂,水是分散相。 如:脂肪乳剂 乳状液的类型有两类: 水分散在油介质中形成油包水型(W/O)乳状液 油分散在介质水中形成水包油型(O/W)乳状液 example * * * 1.在河流入海口处易形成三角洲; 2.同一钢笔使用不同牌号的墨水会发生堵塞; 3.在豆浆中加入盐卤做豆腐; 4. 明矾为什么可以净化水。 能否用胶体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 * M 104 天然:蛋白质、核酸、淀粉、 纤维素、糖原 合成:橡胶、塑料 一、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 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高聚物或聚合物)的分子比低分子化合物的分子要大很多。通常低分子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以下,而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万以上,有的可达上千万。 高分子化合物的特征 第二节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特征:相对分子质量大。 (1)高分子化合物组成简单,相对分子质量大,。 (2)高分子化合物可归纳为线型和体型两种结构。线型结构中包括线状结构和分枝状结构。 (3)高分子化合物由于其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其分子链很长,呈卷曲状,有较好的可塑性和高弹性。 (4)高分子化合物在常温常压下主要以固态或液态存在,几乎无挥发性,溶解性也很差,有时只发生溶胀。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是稳定的均相分散系统。其分散相粒径在1~100nm的胶体分散系范围内,具有一些胶体分散系的性质。 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形成和特征 性质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溶胶 分散相颗粒特征 粒径1~100nm; 粒径1~100nm; 通透性 不能透过半透膜 不能透过半透膜 扩散速度 慢 慢 分散相组成 单个水合分子均匀分散 胶团由胶核与吸附层、扩散层组成 均一性 均相系统 多相系统 稳定性 稳定系统 不稳定系统 粘度 大 小 外加电解质离子的影响 不敏感,加入大量造成盐析 敏感,加入少量引起聚沉 水化膜:主要依靠蛋白质中的亲水性基团如: -COOH、-OH、-NH2等的溶剂化作用。 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形成和特征 (一)稳定性大 分子具有许多亲水基团,粒子外围形成水化膜,碰撞时不易结合成大分子而沉淀。 高分子化合物的稳定性-带电 Pr COOH NH2 Pr COO- NH3+ 碱性溶液中: 酸性溶液中: Pr COO- NH3+ Pr COO- NH2 OH- NH3+ Pr COO- Pr COOH NH3+ H+ 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形成和特征 蛋白质的盐析 盐析:因加入大量无机强电解质使蛋白质 从溶液中聚沉析出的作用 原理: 争夺水化膜、中和电荷 (二)黏度较大 高分子化合物的粘度受浓度、压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