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鹅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治的论文.docVIP

浅谈鹅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治的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鹅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治的论文.doc

  浅谈鹅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治的论文  摘要分析了鹅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及其诊断,并总结了该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鹅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防治措施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属于双rna病毒科。该病毒基因含有2个片段的双链rna,这种排列方法允许进行可能的遗传重组和抗原结构的改变,从而导致新的血清型或者原始血清型的变异株产生。但据报道,其病主要在鸡身上发生,在鹅体上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比较少见[1-2]。笔者就在技术服务中遇到的病例,将其治疗方法简述如下。 中国论文联盟   1发病情况   六安市金安区中店乡某个体户饲养1 500只皖西白鹅,于44日龄时发病,发病率高达70%,但死亡率高,约占发病率的50%。这批鹅在 1日龄时,按程序注射小鹅瘟血清、25日龄时按程序注射鹅副粘病毒疫苗;当这批鹅发病时户主误认为鹅患痢疾,立即用氟哌酸加入饮水、土霉素碱拌料进行治疗。次日效果不明显时又换成黄芪多糖与阿莫西林饮水、环丙沙星拌料进行治疗。第3天早晨发现死亡286只,病鹅增加到1 000多只。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综合确诊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曾用阿莫西林等治疗无效。   2临床症状   2.1典型症状   多见于雏鹅。病鹅体温升高43 ℃以上,精神萎靡,昏睡、食欲下降或不食,羽毛蓬乱,翅膀下垂,无光泽,怕冷扎堆,有的颤抖,呆滞;病鹅后期卧地不起,或站立不动,或走路蹒跚,双腿无力,不愿行走和下水,黄绿或灰白色水样稀粪,粪便中混有尿酸盐;泄殖腔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cOm少数病鹅出现脱水症状,眼睛凹陷,皮肤、肢、爪干枯,发病率在100%,如果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在20%~40%或者更高,一般发病后2~5 d是死亡高峰,7~10 d趋于平稳。   2.2非典型症状   多发生在青年鹅群,病鹅表现精神沉郁,羽毛松乱,无光泽,怕冷扎堆,食欲下降,拉白色稀便。发病率在20%~30%,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死亡率在2%~6%,一般发病后2~5 d有死亡,1周左右趋于平稳。   2.3鉴别诊断   鹅法氏囊病自然感染病例与鹅副粘病毒均有发病出现精神沉郁,羽毛松乱,无光泽,怕冷扎堆、高热、拉稀的相同的外观症状。剖检腺胃和肌胃结合部有出血带或出血斑;心包膜增厚,心包液增多,心包脂肪有点状出血;肠黏膜充血肿胀,有枣树状出血点,内容物稀薄,灰白色混有气泡;肝脏肿大呈土黄色,周边有坏死灶;肾脏苍白、肿大等典型病理变化。但鹅法氏囊病几乎95%以上的胸部、腿部肌肉出血是其特有的病变,便于区别[3]。   3病理学变化   3.1剖检变化   在对病死鹅和濒死鹅剖检后,发现它们的病理变化基本相同。头、眼睑部的皮下组织水肿,似胶冻样,咽喉、气管部有黏液、器官黏膜充血出血;腿部肌肉和两大腿呈现明显的涂刷状、条纹状出血或者是出血斑点状;腺胃黏膜,腺胃和肌胃结合部有出血带或出血斑;心包膜增厚,心包液增多,心包脂肪有点状出血;肠黏膜充血肿胀,有枣树状出血点,内容物稀薄,灰白色混有气泡;肝脏肿大呈土黄色,周边有坏死灶;肾脏苍白,肿大。法氏囊肿大2~3倍,充血,外形变圆,法氏囊由正常的白色变长奶黄色,并且里面有奶酪样黄色渗出物,出血严重的变成紫褐色。切开囊腔,可见黏膜皱褶肿胀、出血,囊腔内有淡红色浓性分泌物。   3.2实验室检验   一是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取病死的鹅肠黏膜、肝脏病灶进行涂片,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见有较多的革兰氏阴性、圆形、边缘整齐、隆起、光滑、半透明、两端钝圆的短小杆菌。二是病毒分离与初步鉴定。采取病鹅的法囊组织磨碎做成悬液,加抗生素无菌处理,接种于10日龄鸡胚的绒尿囊接种0.2 ml,经过5~6 d后鸡胚死亡,吸取绒尿液证明无菌后,再接种易感的雏鹅,同时用已获得免疫的雏鹅数只,接种同样剂量的绒尿液对照,发现易感鹅发病并且死亡,对照鹅不发病,根据发病情况、临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验结果,确诊该病为鹅法氏囊病。   4防治措施   4.1预防措施   一是加强管理。发现有病的病鹅及时隔离,消毒,防止污染环境,每天彻底清除粪便和垃圾,及时更换垫料,保持舍内清洁、干燥、通风,并供给清洁的饮水。二是严格消毒。平常用5%消毒液带鹅消毒,1周1次,有疫情时每天1次。用具、饮水器及料槽也要用5%聚维酮碘消毒液进行刷洗,再用清水冲洗后使用。三是免疫。有条件的鹅场要做抗体监测,制定好合理的免疫程序,免疫接种。   4.2对症治疗   对全群鹅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卵黄抗体注射,发病鹅体重在1 kg以下的鹅只皮下注射1~2 ml/只,同时要添加青霉素、链霉素以预防抗体内的杂菌感染,每天1次,连用2~3 d;体重在1 kg以上鹅只每只皮下注射3~4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