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案例.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案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进而联系生活思考自己为什么读书。 教学过程: (一 )明确目标;(2分钟) 同学们,你们现在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回头看看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读书?你对周总理有哪些理解呢?谁能说一说。 同学介绍搜集周总理的资料(视频展示) (二)前置自学(5分钟);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强调要求: (1)读通课文,遇到不懂的字或者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解释。 (2)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在书上作上记号,待会在全班交流。 (3)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几件事?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生字中“嚷、惩、铿、锵”是后鼻韵,“范、巡”是前鼻韵。“范、惩”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3.反馈交流,词语方面重点检查“焦点、耀武扬威、得意扬扬、铿锵有力、诸生“等词语的意思。 4.学生提出文章中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5.课文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讲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第二件事讲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第三件事讲周恩来在修身课上,表明自己的心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三)合作探究(10分钟) 小组合作学习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你从哪里感受到中华不振的? 2.把相关语句画出来 3.在学习小组里面交流 (四)展示交流(15分钟); 研读课文 1.探究学习1-8段(学生找到哪里,老师相机处理) A、品读词句,初步感受中华不振。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 通过哭诉着、得意扬扬的对比描写体会中华不振。 ● 从洋人欺侮中国人后趾高气扬的神情中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 从当时妇女的穿着“衣衫褴褛”体会中国当时的落后、人民生活的困难,体会中华不振。 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他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 通过“不但不…反而…”这组词语体会中国巡警仗势欺人、欺压百姓,对中国人的生命漠不关心,感受中华不振。 ● 体会这是在中国的地盘上,国人当时根本得不到最起码的公道,没有地方说理、没有地方申诉,感受中华不振。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 从“紧握着”这个词语体会国人敢怒不敢言。只能把愤怒压抑在心中,想象他们当时是什么心情呢? ● 从“只能”、“谁又敢怎么样呢?”看出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人都没有能力去反抗,也不敢反抗,体会国人的无奈和懦弱,以便感受中华不振。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都不敢怎么样,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 通过对比句子体会反问句的语气更为强烈,进一步体会国人的无奈和懦弱进一步感受中华不振。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借。嘿!这一带 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数是黄头发、 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这段话主要让孩子体会“闯进”,在中国人自己的地盘还要闯进来,说明这也是中华不振,这段话略处理。 (老师相机处理回勾1—6段) 导语:其实当周恩来刚到这里的时候伯父就告诉他没处说理去呀,同学们现在你们能体会到伯父当时的心情了吗?进入角色体会着读读当时他们的对话,想一想应该怎么来读。 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呀!” “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 伯父对他说:“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沙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 抓住“打破沙锅问到底”体会周恩来对此事的关注,读出语气来就可以。 B、整合前面,进一步感受中华不振 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他真正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的含义。 C、通过资料补充升华学生情感,深入感受中华不振。 2、导读9—1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