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高考作文训练题.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年度高考作文训练题

PAGE  PAGE 5 2011年 高 考 作 文 训 练 题 《2011年高考模拟试卷·夺金卷》语文科主编编写 一、眼见与耳闻 立意分析:1.眼见——见什么?远视的看不清近的,近视的看不清远的,有时视而不见或熟视无睹,有时无视有时忽视,有时轻视有时歧视,有时狗眼看人低有时门缝里看人,有时是错觉有时是幻觉,有时向上看有时向下看,有时见利忘义有时见钱眼开,有时见义勇为有时视死如归,有时雾里看花有时水中望月……眼睛有时会欺骗你。要眼观六路,要开阔眼界,要扩大视野,要正视现实,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识破假相,还原真相,才能正确决断,切不可主观臆断,切不能妄下结论。 2.耳闻——听什么?有的是假大空话(纸上谈兵类),有的是口蜜腹剑(王熙凤类),有的是妖言惑众(李宏志类),有的是胡言乱语(将干中计类),有的是说瞎话(盲人摸象类),听信谗言,比干被剖心,屈原被迫投汨罗,岳飞屈死风波亭……恶语丑话谎言……耳朵有时也会欺骗你。怎么办?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耳听八方,有时不妨洗洗耳,竖起耳朵,万不可耳根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不偏听,不偏信,不跟风。看真实的世界,听真实的声音。 二、贫与富 作文材料: 一天,富有的父亲带着小儿子去乡下旅行,想让他见识一下穷人是怎么生活的。在农场最穷的人家里他们度过了一天一夜。旅行结束后,父亲问儿子:“旅行怎么样?”“好极了!”“这回你知道穷人是怎么过日子的了?” 儿子回答:“我发现咱家里只有一条狗,可是他们家里却有4条狗;咱家仅有一个水池通向花坛的中央,可他们竟有一条望不到边的小河;我们的花园里只有几盏灯,可他们却有满天的星星;还有,我们的院子只有那么一点儿,可他门的院子却有整个农场那么大!”儿子说完,父亲哑口无言。接着儿子又说:“感谢父亲让我明白了我们有多么贫穷!” 审题:1.从材料整体上把握:①看问题的角度、出发点不同,结果不同;②不要把传统的(成人的)观点强加于孩子(他人),要尊重独特的感受;③辨证看待“贫穷”与“富有”;④换位思考。 2.从父亲的角度立意:①目的与结果的关系;②不要用传统的观点来束缚孩子,要倡导独特的感受体验。 3.从孩子的角度立意:①保持纯真;②积极的心态对待幸福的感受和理解;③倡导一种诗意地生活;④乐观坦然面对生活。 基本符合题意:①知足常乐;②答案是丰富多彩的;③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别人的长处、优点;④透过现象看本质;⑤眼界、视野;⑥亲近自然;⑦代沟;⑧态度决定一切 偏离题意:①奋斗并快乐着;②学会理解;③实践出真知;④逆境与希望;⑤误解;⑥父爱/可怜天下父母心;⑦感恩;⑧欲望;⑨穷人比富人好/仇富心态;⑩自由;⑾寻找自己的理想;⑿成功在于不满足;⒀永不满足创造奇迹;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⒂在追求中前进;⒃实践出真理;⒄自信;突出问题。 三、生活给我智慧 [思考]是否写出“给”;是否写出“智慧”;“生活”两个字要落实。 [解题指津]:1.生活给我智慧:“生活”:指现实社会中人的各种活动所涉及的范围。2.生活给我智慧:“我”:确定了行文的人称。“我”可以不是事件的主体,但必须是其中的“角色”,是“智慧”的受益者或见证人。3.生活给我智慧:“给”:实际上暗示表现手法——借事寓理,暗示了文章的思路是由生活到智慧,由体验到升华的过程。4.“智慧”:指辨认、判别、发现和创造的能力。审题关键:必须把“智慧”与“道德”“意志”两概念区分开来。爱心、诚信、谦虚、宽容、见义勇为、克己奉公等均属道德范畴;顽强、刻苦、勤奋等应属意志范围。而“智慧”则应该包括理性的判断和灵性地创造能力。 四、您好!再见! 本题应超越礼貌问候语的理解层面。您好:欢迎追求什么?再见:拒绝告别什么?呼唤接纳某种新思想、新思维、新事物、新时尚。可以是某一对象、事物、人、社会结构、环境、方式方法;放弃批判某一旧思维、旧理念,不科学高成本、少慢差费的方式方法。有取有舍,有进有退,有辨别,有选择,有分析,是拿来主义,是态度的直接表达,是情感的直接抒发。既有认识论,又有方法论。选取欢迎之后如何坚持、合作、使用、行动等。 五、翻开新的一页; 六、敲门; 七、端午节与传统文化; 八、方向; 九、生活中的矛盾; 十、抬头与低头; 十一、留住 十二、《学会 》表达、表现、感恩、等待、包容、阅读、欣赏、珍惜、放弃、沉默、面对一切、观察、总结、聆听、后退、停止等。 十三、方法途径与思路角度 十四、《关注(面对) 》这个题目开放度大,不设主题,可以是主观对客观外物的感知,是内心情感对外部世界的高度重视。可涉及各种社会热点问题、生活问题、科学与社会的发展等,也可涉及暂不被人注意的现象或问题,要善于发现潜藏着的危机或希望,要有忧患意识,可论及现实生活中的人生百态、社会万象、个人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