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第一节 青少年感和觉发展和教育4.ppt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1第一节 青少年感和觉发展和教育4

1.感觉(重点)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的开始 感觉是一切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 感觉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感觉剥夺实验;感觉剥夺实验;研究人员认为: 维持大脑觉醒状态的中枢结构——网状结构需要得到外界的刺激以维持一个激活的状态。外界接触被阻止时,大脑就即兴创作,自己产生刺激。; 外部感觉 视 听 嗅 味 皮肤; 视觉适宜刺激:波长在380nm-780nm的电磁波。 视觉感受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即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视觉后像:盯着灯泡看三十秒种以上,尽力不要移动目光。然后把目光移任何白色的区域。看到亮的灯泡了吗? ;;凝视此图一、两分钟之后,再去看白纸或身边的白墙。这种现象称为“负后像”;听觉的适宜刺激:16~20000赫兹的声波。 听觉感受器:内耳的柯蒂氏器官内的毛细胞。;;(4)味觉 味觉感受器:位于舌表面上的味蕾。 基本的味觉:酸、甜、苦、咸四种;肤觉感受器 肤觉的基本形态:触压觉、温度觉、痛觉 温度觉:以生理零度为界限分为冷觉和温觉 ;运动觉(动觉) 平衡觉(静觉):感受器位于内耳的前庭器官 。 机体觉(内脏感觉);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指人的感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不同的人对剌激的感受性不同。 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要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感觉阈限是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称。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 绝对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剌激量 。 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对这种最小刺激量的感受能力。 绝对阈限是否“绝对”? 个体差异(期望、动机、疲劳) ;差别感觉阈限:是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变化的刺激 物的最小变化量。也叫最小可觉差,简称JND。 差别感受性是刚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即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 ;(Weber 1834)韦伯,德国心理学家。 100克 增加2克 102克 200 204 300 306 对刺激物的差别感觉,取决于刺激物的增量与原刺激物的比值;(三)韦伯定律:在一定范围内,差别感觉阈限与原刺激量之比是一个常数。 K=△I / I 其中I为原刺激量,△ I为差别感觉阈限, K也称韦伯常数。 不同感觉的韦伯常数不同。 适应中等刺激强度范围。;感觉K(韦伯分数) 音高0.003 亮度0.017 重量0.020 响度0.100 皮肤压觉0.140 咸味0.200???? 不同感觉的韦伯常数,K值越小,表示该种感觉对差异越敏感。 ;同一感受器接受同一刺激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即导致感受性提高、降低或消失。 ;嗅觉:“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视觉:白天进出电影院(暗适应、明适应) 触觉:适应性高 痛觉:适应性低 ;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 继时对比 ;;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常见联觉形式:色温联觉,视听联觉,色重联觉。 ;定义:一种感觉在其它感觉的影响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 相互作用的规律:弱刺激能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而强刺激则使这种感受性降低 。 ;某种感觉缺失以后,可以通过其他感觉的发展来弥补。;(一)知觉的概念(重点) 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 ;根据知觉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感受器的不同,可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 根据知觉对象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的特性;动景运动: 霓虹灯活动广告 诱导运动: 浮云会让月亮运动 运动后效 ;数数几个黑点;1.知觉的整体性 2.知觉的选择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1)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组织加工的过程。;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示?;?A接近性原则(proximity): ;B相似性原则(similarity);C连续性原则(continuity) ;D封闭性(closure) ; (1)知觉的选择性:P28 知觉的对象 知觉的背景 对象和背景之间关系:相互转化、相互依存 ;客观因素 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差异。 知觉对象特点:对象活动性、强度、组织规律性等; 知觉主体活动的任务、目的、兴趣爱好、观察角度等。 ; (1)知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