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西文化中教育本真的分析
专题一 教育本真:揭开“培养人”的面纱;二、中西文化中教育本真的分析;(一)中国文化背景下教育本真 的分析;1.《说文解字》中的“教”与“育”;; “教”字,表征了古代中国教育的方式——上施下效。这种教育方式过分强调教师“教”的权威,而忽视学生的地位及其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还有学者从“教”字的甲骨文形态上认为,其左边是一个学生在练习行孝之礼(我们可以将之宽泛地理解为践行道德规范),而右边是一个教师手里拿着一根棍子。如果学生做得不当,就会遭受棍棒之苦。这也反映出当时我国教育纪律的严酷。这两个方面在形成中国教育师道尊严的教育传统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先秦典籍中,“育”主要含万物生长之义,间或引申为人的生育、养育,同“教”关系不密切。 对“育”的解释,还反映出当时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道德教育,是一种使人向善的活动。而这一规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文化传统下教育的一大特点:重视道德教育,强调教育要使人向善。 ;2.《孟子》中的“教育”;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1)君子的三种精神乐趣;◎君子的第二大精神乐趣 在社会上与人交往的事时讲究信誉,对得起天地良心和与自己交往过的人。
君子的良心之乐(社会) ;◎君子的第三大精神乐趣 广揽天才英俊贤才,教育他们,使他们在向善的道路上不断进步,最终达至感化万民而同趋于善,天下由此安定康乐。
君子的报国之乐(国家) ;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其乐亦非享有天下所能比拟,此其故何耶?盖非以天下为己任者不能知也。人类之所以得进于康乐之境者,其所凭藉者,果何物耶?曰:文化而已。文化之所依以绵延光大者,又何物耶?曰:人才而已。人才者,实文化所赖而不绝,所依而前进者也。故曰:人能弘道。有文化,则人类文明;文化停滞,则康乐止熄。故从事教育者,实以人类之苦乐自置于一己之肩也。……使得特殊英才而教育之,共肩文化之大任,以先觉觉后,俾斯民得其所依,斯文得其所传,乐以天下这君子,当然虽南面王不易也。 ——余家菊:《孟子教育学说》(1935);(2)先秦儒家的治国理念与方略
※理念:以德治国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第二》);※方略一: 统治者自身应该有良好的道德风范,为老百姓起到良好的示范榜样作用。 ;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第十二》;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第十三》;※方略二: 通过举办学校,进行教化活动,以达到化民成俗的目的。 ;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礼记·学记》;中国教育三大传统
1.教育的核心内容为道德教育,教育的本义在于使人向善。 2.教育过程强调教师教的重要性,形成了师道尊严的教育文化。 3.教育与政治文化结合紧密。;(二)西方关于“教育”的理解; 在西方文献中,“教育”由不同的词汇来表征:英语为education,法语为éducation,意大利语为educaziōne,德语为erziehung……这些词汇,均从拉丁文educēre(意为“养育”、“培养”)派生、演化而来。educēre中的前缀e-有“出”的意思,而词根ducēre的意思是“引导”。educēre的意思就是“引出,引导”,“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人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这种潜在的东西是有价值的,故而才需要引发出来。”; Education 一词是18世纪末才被广泛采用并获得现在一般通用意义的词汇。它很好地传达了自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大陆所孕育的人文主义精神,把早先诞生于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领域的人文主义精神引入到教育领域。这时的education的基本内含之一是:人的本性之中包含着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教育应该使它们显现出来,发扬光大。教育不再大量地诉诸繁琐的纪律、严酷的体罚,教育者应该充分地信任儿童,尊重他们的内在自然秩序,促进他们的发展;教育不是外在的灌输,而是内在的成长。; 回顾一下对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有所贡献的教育理论家的著作,便可以发现有一个主题贯穿其中,由这个主题可以派生出许多其它的观点,这就是: 相信成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全套IECQQC080000-2017有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文件(HSPM).pdf VIP
-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pdf
- 市场调查与分析: 数据分析网络调查报告撰写 (慕课版)王晓燕习题答案.docx
- 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高级工培训大纲与教学内容概述.docx VIP
- 2025至2030中国中药饮片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报告.docx
- 2025年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pptx VIP
- 《企业质量管控与应用》课件.ppt VIP
- 吊顶施工合同范本.pdf VIP
- 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管理办法——空调系统节能运行管理制度.doc VIP
-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诗词五首-渔家傲》.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