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锦标,俞仲辉-丹霞地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俞锦标,俞仲辉-丹霞地貌

PAGE 150 经 济 地 理 23卷 PAGE 149 增刊 俞锦标,俞仲辉:新昌丹霞岩洞与洞穴微生物 第23卷增刊 经 济 地 理 ECONOMIC GEOGRAPHY Vol.23, Supp. 2003年11月 第八届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Dec., 2003 新昌丹霞岩洞与洞穴微生物 俞锦标1 俞仲辉2 (1. 南京大学 210093;2. 浙江新昌旅游局 312500) 摘 要:新昌县丹霞地貌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丹霞地貌景观奇特,岩洞发育,具有1、发育地层单一(K1f层);2、形态单一(额状形);3、成因较单一;4、洞穴微环境也较单一的特点。由于地层的可溶性物质很少,因而岩洞的形成依赖地表水的均匀性渗漏发展到集中性渗漏,在合适地方排出,软化地层,带走细小和可溶性物质,在排出点发生风化破坏而形成岩洞雏形,继而物理风化起主导作用,扩大岩洞,导致洞顶顶板剥落和塌落,形成额状洞形。调查的四个岩洞的微生物分析,发现岩洞的真菌类个数基本相当,细菌数量差异甚大;放线菌没有检出,其原因是由于岩洞内没有光线照射,没有植物生长,所以没有放线菌;细菌数量悬殊是由于洞穴内湿度有异,湿度大的洞内细菌繁殖最为合适,而真菌则不受光照和湿度影响。与喀斯特溶洞内相对比,喀斯特溶洞中的微生物总量要大得多,真菌数量变化不大,放线菌要多,细菌数量也大,其原因是喀斯特溶洞既深又大:相对温度在95%以上,并有大量灯光植物生长产生呼吸作用。 关键词:新昌,丹霞岩洞,微生物 喀斯特溶洞的研究工作已做得十分详尽,在世界科学文献库中占有重要一席。然而当前已具备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独立研究方法的丹霞地貌领域中,对发育在丹霞地貌区域内的丹霞岩洞的研究甚微,在众多的丹霞地貌文献中,虽或多或少涉及丹霞岩洞,也只是作为丹霞地貌的一个形态类型加以简单说明,未做详细论述。其中黄进等人于1994年的“丹霞洞穴地貌的初步研究”[1]一文问世,才揭开丹霞岩洞的专著论文。作者有幸,对新昌县的丹霞地貌作简短考察,并着重了解该地的丹霞岩洞和洞穴微生物的分析,并对其他地区的溶洞加以对比,提出新昌丹霞岩洞与洞穴微生物一文,以飨同行。但由于观察有限,资料不丰以及作者水平的限制,不少地方,不尽人意,某些观点有待商榷,请同行斧正。 1 丹霞岩洞的概念 丹霞岩洞(Danxia Cave)是洞穴(Cave,Cavern)的一种类型。根据国际洞穴协会(ISU)厘定,“天然的、超过人的大小的地下空洞”为洞穴,一般公认,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通道组合的洞穴群称洞穴系统。 其实按洞穴形成的条件,动力、作用原理的不同,洞穴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发育在可溶性岩石中、以化学溶蚀作用(溶解作用和沉淀作用)为主,机械侵蚀作用为辅(在某一特定阶段中,机械作用可以占主导作用如发展到地下河阶段的溶洞)形成的洞穴称溶洞(Cave),如碳酸盐类岩溶洞,石膏岩溶洞和岩盐岩溶洞等,其中碳酸盐类岩石的溶洞为数最多,分布最广,其总数占整个洞穴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因而目前一般以洞穴一名词代替溶洞。 (2)发育在非溶性或微溶性岩石中,以机械侵蚀作用为主、溶蚀作用为辅所形成的洞穴种岩洞。如在丹霞地貌发育地区的岩洞。。称为丹霞岩洞(又可称壁洞,半喀斯特洞)。还有如玄武岩洞(Basaltic Cave称地洞)和黄土岩洞(Loess Cave亦称地穴)等。 (3)发育在融化冰层中的洞穴称冰洞(lce Cave)。 (4)堆石洞:在地表因各种岩石受到重力崩塌作用形成岩石块体彼此相互叠置在一起,其间空隙形成人可以来往通过称之,如福建福鼎天姥山的花岗岩堆石洞,湖南新宁八角寨天打岩堆石洞等。 2 新昌丹霞岩洞的形成与发育 2.1 丹霞岩洞的主要特征: 2.1.1 岩洞集中在下白垩方岩组地层中 该地层在沉积相上是正砾岩沉积。从考察过的洞穴来看,没有一个发育在副砾岩相中以及正砾岩相的中远端和运端的砂层中,正砾岩相的近端沉积主要是冲洪积水条件下砾岩和砂岩相互成层,砂岩成为夹层或凸镜体以作为相对隔水层,而砾岩作为渗漏层。 2.1.2 岩洞的分布高程固定在几个高度上 从表1的9个岩洞分布高程的分析,岩洞集中在海拔90~100m有4个,120m有3个,260m1个,350m1个。这些岩洞的高度相对集中,有可能与新昌红色盆地新生代以来的地壳活动有关。如果这一推断成立的话,可将这里山溪性河流分成下游和上游河段,下游河段的南岩洞、化云洞、蝙蝠洞和柯岩洞时代为该地段的二级阶地相当;东狱寺洞(I)和东狱寺洞(II)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