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旅游《引凤还巢》千户苗寨再飘情歌.docVIP

发展旅游《引凤还巢》千户苗寨再飘情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发展旅游《引凤还巢》千户苗寨再飘情歌

www_itao_so 新华网贵阳9月8日电(记者黄小希、杨洪涛)“现在儿子儿媳都在身边,一家10口人团团圆圆。”贵州雷山县西江镇千户苗寨的苗族老人李生伸出10个指头,高兴得合不拢嘴。让这位66岁老人过上团圆日子的,是西江千户苗寨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旅游经济。 拥有1288户、近6000村民的西江千户苗寨,被中外人类学家和民俗学者认为是保存苗族原生态文化较为完整的地方。村寨中苗族村民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99.5%。傍山而建的吊脚楼随山势起伏变化,古朴自然;苗族代代相传的歌舞,更让这里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情。自2008年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后,西江千户苗寨村民的人均收入在2011年达到7100元,是2008年末的3.5倍。日子好过了,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纷纷回到了家乡。 然而在过去,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千户苗寨,留不住自己的孩子。李生老人的两个儿子在自家的3亩地里似乎看不到过上好日子的希望,各自带上媳妇外出打工。 年轻人的离开,带走了老人的牵挂,更切断了文化的传承。 “2008年以前,西江约有80%的青壮年选择外出打工。节日里男女对歌的盛况不复存在。”雷山县西江镇副镇长陈臻直言,2008年是西江千户苗寨发展的“分水岭”。 那一年,凭借贵州省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西江镇召开的“东风”,西江的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家乐”接待户从之前的40余家,发展到现在的143家。伴随旅游业兴起的旅游公司、博物馆等单位,直接聘用当地村民500多人。歌舞表演、“农家乐”休闲项目也为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谁还愿意离开父母远走他乡?”28岁的苗族姑娘潘小兰说。靠着镇上提供的20万元免息贷款和自己外出打工攒下的12万元,潘小兰的“农家乐”在2011年开门迎客。 除了日子越过越好、能在父母身边尽孝,更让潘小兰高兴的是,打小就会的苗族歌舞,现在也能用来赚钱了。她的“农家乐”不仅能让游客品尝到苗乡美食,还能了解苗族特有的餐饮文化,欣赏苗族歌舞。潘小兰打算把自己的“农家乐”办成一个民族文化培训基地,让更多的苗族年轻人了解学习本民族文化。 听到寨子里重新飘扬起年轻人的歌声,66岁的苗族老人唐飞直说好。“苗族祖祖辈辈都是 以歌传情,以歌成双 。年轻人不会唱情歌怎么行呢?”老人说,苗族的歌里,都是苗家人的喜怒哀乐、血脉相承。吃上“旅游饭”,更要吃好“旅游饭”。近年来,西江镇从景区旅游门票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西江千户苗寨民族文化保护评级奖励专项资金,用于鼓励村民对传统建筑、民族生活方式等进行保护传承。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陈昌智介绍说,2011年景区共兑现奖励资金540万元,平均每户获得4000余元。“这一做法鼓励村民提高保护民族文化的自觉性,同时也从中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陈昌智说。 过上好日子的,不仅是西江千户苗寨。旅游业的红火,带动了周边村寨的发展。以千户苗寨景区为市场,附近的营上、猫鼻岭等村寨大力发展蔬菜、养殖等产业。2011年,西江镇全镇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38亿元,比2007年增加2500万元,年均增长6.25%。 “以前顾嘴巴、顾生活,哪有心思唱歌跳舞。”李生老人说,如今,回乡办“农家乐”的儿子儿媳,主动提出向他学习苗族传统的古歌、飞歌。老人看在眼里,乐在心头。(本文来源:新华网 )图为美丽背包客走进苗寨。中新社发 陈文 摄国庆节黄金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江千户苗寨,木质吊脚楼群依山而建,古老的民风习俗、独特的服饰文化、原生态的歌舞以及山水田园风光吸引四方游客流连忘返。著名学者余秋雨赞道:“以美丽回答一切,看西江知天下苗寨”。(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无际西江千户苗寨的独特风光西江是贵州黔东南侗族苗族自治州所辖雷山县的一个小镇,小镇上清一色聚居着1200多户苗族人家,拥有1200多座传统苗寨。这些年以来,该镇以“千户苗寨、天下西江”为品牌大力举办民风民俗旅游,2009年,全镇平均每天接待来自国内外的游客2900多人次。浓郁迷人的民俗风情贵州地处云贵高原,素称“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尤其是西江所处的黔东南,更是“九山半水半分田”,境内群山绵亘,层峦叠嶂,深沟大壑,所乘坐的旅游大巴一会儿在谷底沿河岸开进,一眨眼工夫便盘旋在了上不见顶下不见底横不见边的高大陡峭的山坡上,再一会后又开到了云遮雾罩四顾茫然的高山之巅。黔东南州是国内少数民族聚居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境内有苗、侗、布依、水、瑶、壮、土家等30多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80%以上,而苗、侗两个民族就占75%左右。不用说,走在黔东南州的土地上,随处可见浓郁迷人的民俗风情和绚丽多姿的人文景观。尽管各个民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