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寸山寸水也有意 一草一木总关情
摘要:本文从中国文学中普遍存在的情景相生的现象说起,将情与景的关系分为触景生情、缘情设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四类,并分别举例加以诠释,说明了景物在分析解读作者情感时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触景生情;缘情设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余秋雨对此赞叹不绝:“这是多高超的悟性,多精致的表达。我知道有不少聪明人会拿着‘花’的客观性来愤怒地反驳他,但那是多么笨拙的反驳啊。”②我亦深有同感。虽然哲学上把王阳明的言论鲜明地归入唯心主义的范畴并加以大肆批判,但在我看来,“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这种温情和唯美的语言却完美地诠释了人与自然心有灵犀、浑然一体的高度默契的关系。这种高度默契的关系亦是由来已久。翻翻中国文学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山精树怪的传说、故事,在作者充满感情的笔触下,它们同人一样具有喜怒哀乐;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记载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木石前盟”,绛珠草将前世承受的雨露灌溉化为了后世为爱情而流的滚滚泪水;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吟咏着“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分明将莲花当成了自己高洁的士大夫形象的化身,当成了理想人格的象征……读到这些作品时,我们已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而是透过山水草木的表面形体去挖掘作者深深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踪迹。
说起诗人、作家笔下的景物和感情的关系,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景触发情。特定的山水草木形成独特的意境氛围,是不知觉进入的人产生特定环境下的感触,离开了这个环境便没有了这种感情的依托。我们可以称之为触景生情。在这种情况下,景物是引爆感情的一个媒介,作品中自然会打上诗人、作家鲜明的思想烙印,表达深沉的身世之感。但即使是同一个人,面对同一处景物,手景物不同特点的诱发,最终爆发出的情感也是不尽相同的。这方面最为典型的例子便是苏轼和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
众所周知,这一词一赋都是苏轼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游赤壁所作。前者侧重表达了苏轼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有难言的政治失意的悲怆;但后者苏轼假借和客的对话,丢开了个人的愁怀,转而欣赏大自然的美妙风光,尽显豁达开朗。“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摆脱了历史兴亡和现实苦闷的伤感,超脱世俗而又心境平静。为何同样一个人在相同的际遇期有这样截然不同的感情表达?我们对比一下这一词一赋中的景物描写就能找到答案了。
“大江东去,浪淘尽”“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是词中的赤壁。白天展现在苏轼面前的赤壁是雄奇壮丽的。陡峭山崖直插云霄,海与岸搏击不止,波涛力量巨大。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的描写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追忆起英姿勃发的周瑜,联想到个人的怀才不遇、壮志未酬也是情理之中了。而《赤壁赋》写在晚上。晚上的赤壁敛去了它的锋芒,显得温情许多:“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平静惬意;“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天与地一派澄澈,人的心灵也受到了洗礼;在这种情形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只会如“冯虚御风”如“遗世独立”,功名利禄、是非得失又怎会放在心上?
第二类,情创造景。作者的主观情绪强烈投射到周围景物上,使周围景物也著上“我之色彩”。如果说触景生情时作者的感触是受周围景物的感染和主导随机产生的,情创造景时更强调的是“以我观物”,此时个人成为支配者,万物都是为表达“我的感受”而存在,与“我”同呼吸共悲喜。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都属于这种情况。最典型的例子要数王实甫《西厢记》中《长亭送别》这一折。
此时张生进京赶考,莺莺依依相送。“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在莺莺看来,“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两句是莺莺自问自答,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心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这怎可能符合事实?但我们都觉得“染”字用得好。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亦是源于莺莺对张生的眷恋之情而产生。我们读时不会追究逻辑是否合理,只会感动于莺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宣传思想工作上半年总结[2011年]1.doc
- 宣传思想工作历来是我们党政治优势.doc
- 宣传册的尺寸规格和选择.doc
- 宣传手册内容[修改].doc
- 宣传技能大赛活动计划_.doc
- 宣传册Micr0s0ftW0rd文档.doc
- 宣传单的意义及方法.doc
- 宣传思想工作意义.doc
- 宣传文化工作小结.doc
- 宣传部2010下半年工作小结.doc
- 2025年上海埃力生(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含答案.docx
- 2025年上海埃力生(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5年上海城市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带答案.docx
- 2025年中国组合网格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埃力生(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新版.docx
- 2025年上海埃力生(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审定版.docx
- 2025年上海埃力生(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必考题.docx
- 2025年上海埃力生(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及参考答案.docx
- 2025年上海埃力生(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一套.docx
- 2025年上海埃力生(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及答案1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