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内容提要;1 活性污泥法介绍;1882年 Angus Smith进行了向污水中鼓入空气
的实验
1884年 Dupre和Didbin对污水污泥混合液进行了
震荡曝气试验
1912年 Clarke和Gage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劳伦斯
实验站进行了间歇式曝气净化污水的研究
1914年 Ardern和Lockett在英国化学工业学会发表
活性污泥法的论文,此年为活性污泥法创
始年;1.2 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活性污泥法基本过程示意图 ;;曝气池
1)反应的主体,有机物被去除,同时伴随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殖。
2)基本设计参数:(城市污水)
悬浮固体量(X):2000--3000mg/L;
溶解氧(DO):1--2mg/L
BOD-污泥负荷率:0.3—0.5kgBOD5/kgMLSS·d
;剩余污泥排走系统:
1) 维持活性污泥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定期排泥;
2) 为了使曝气池内经常保持高度活性的活性污泥。
3) 去除有机物的重要途径之一。;颜色;活性污泥微生物性质;B、原生动物----
在活性污泥中大约为5×103~2×104个/ml;C、后生动物;原(后)生动物作为“指示性生物”;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按有机性和无机性成分:;污泥沉降比:SV; SVI值能较好地反映出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和凝聚沉降性能。良好的活性污泥SVI常在50~120之间,SVI值过低,说明污泥活性不够,可能是水体中营养元素缺失导致。SVI过高的污泥,,说明可能发生污泥膨胀。如因丝状菌过度繁殖所致,则应投加相应的消毒剂,必要时要抽干好氧池重新培养好氧污泥。;污泥回流比R; 在MLSS一定的条件下,SVI值越高,所应采用的污泥回流比也越大。;指曝气池全部活性污泥平均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内的平均停留时间,故又称细胞平均停留时间:曝气池内活性污泥的总量与每日排放污泥量(出水+剩余污泥)之比,单位d。;
活性污泥在曝气过程中,对有机物的降解(去除)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活性污泥的初期吸附作用;好氧活性污泥法中异养微生物的代谢途径;活性污泥法曝气过程中污水中有机物的变化分析总结;
活性污泥膨胀是活性污泥工艺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其污泥体积指数SVI在50~150之间;当活性污泥不正常时,污泥不易沉淀,反映在SVI值升高。
混合液在1000mL量筒中沉淀30min后,污泥体积膨胀,上层澄清液减少,这种现象称为活性污泥膨胀。
;丝
状
菌
性
膨
胀;
丝
状
菌
性
膨
胀
的
主
要
因
素
;
丝
状
菌
性
膨
胀
的
主
要
因
素
;
丝
状
菌
性
膨
胀
的
主
要
因
素
;非
丝
状
菌
性
膨
胀; 在运行中,如发生污泥膨胀,针对膨胀的类型和丝状菌的特性,可采取的抑制措施:;
污泥上浮是由于曝气池内污泥泥龄过长,硝化进程较高(一般硝酸盐达5 mg/L以上),因而污泥在二沉池底部产生反硝化,硝酸盐成为电子受体被还原,产生的氮气附于污泥上,从而使污泥比重降低,整块上浮。
另外,曝气池内曝气过度,使污泥搅拌过于激烈,生成大量小气泡附聚于絮凝体上,也可能引起污泥上浮。;控制措施;2 污水生物处理典型工艺及发展; 渐 减 曝 气
多点进水法
完全混合法
浅 层 曝 气
高负荷曝气
延 时 曝 气
接触稳定法
氧化沟
纯 氧 曝 气
吸附-生物降解工艺(AB法)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法);渐 减 曝 气 ;
在推流式的传统曝气池中,混合液的需氧量在长度方向是逐步下降的。
实际情况是:前半段氧远远不够,后半段供氧量超过需要。
渐减曝气的目的就是合理地布置扩散器,沿池长渐减曝气,而总的空气量不变,这样可以提高处理效率。
;
针对普通(推流式)曝气池进口负荷过大而改进的。废水沿池长分多点进入(进口为3~4个),以均衡池内有机负荷,克服前段供氧不足,后段供氧过剩的缺点,单位容积的处理能力提高(容积可减小30%)。
;完 全 混 合 法 ;;
(1)池液中各个部分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基本相同,生活环境也基本相同。
(2)入流出现冲击负荷时,池液的组成变化也较小,因为骤然增加的负荷可为全池混合液所分担,而不是像推流中仅仅由部分回流污泥来承担。完全混合池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个大的缓冲器和均和池,在工业污水的处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