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重庆市居民收入分配有关问题的研究的论文.docVIP

试论重庆市居民收入分配有关问题的研究的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重庆市居民收入分配有关问题的研究的论文.doc

  试论重庆市居民收入分配有关问题的研究的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现状的考察,以劳动价值理论的新视角剖析了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重庆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的有关对策。   论文关键词:重庆市;居民;收入分配;劳动价值理论   一、重庆市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重庆市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1979—2003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分别由354.54元和150.18元,上升到了8093.67元和2214.55元,二者分别增加了21.8倍和l3.7倍,扣除物价因素,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40%,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47%。如表l所示。   (资料来源:根据lt;重庆统计年鉴(2004年)》整理)   重庆市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1.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   随着城市改革步伐的加快,城市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逐渐扩大。.表2为重庆市城市不同收入家庭的人均年收入。1998年城市最高收入户的人均年收入为10149.03元,而最低收入户的人均年收入仅为2705.37元,前者是后者的3.75倍;2003年城市最高收入户的人均年收入达到17349.35元,而最低收入户的人均年收入仅为3848.61元,前者已达到后者的4.5l倍。此外,从1998年到2003年最高收入户与最低收入户的人均年收入增长率分别为l1.32%和7.30%,二者相差4.0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高收入户居民收入的增长明显高于低收入户居民收入的增长,社会财富越来越向高收入阶层集中。   2.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   经济学中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基本工具是基尼系数。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差距就越大。根据国际一般标准,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在0.4以上表示收入绝对不平均。图1表明,重庆农村的基尼系数由1997年的0.2175上升到2003年的0.2903,中间年份的数值虽有波动,但呈上升趋势。据有关数据分析,1997年重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14.54%,2000元以上的占28.86%;到2003年重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在1200元以下的占14%,3000元以上的占21.5%,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有所加大。   2.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   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价值创造是前提,而价值分配又反作甩于价值创造。但是,二者所解决的问题又有所不同。价值创造最终说明的是价值的来源问题,同时也为价值分配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的依据;而价值分配解决的是生产要素所有权的实现问题。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不是财富(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财富是各种要素共同创造的。在生产过程中,除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虽然只是将其旧价值转移到新的产品中,价值量不会增加,但是价值创造必须以劳动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为前提,否则不可能生产出商品,价值也不可能形成。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分配,既要承认劳动创造价值的作用,又要肯定其它生产要素在价值形成中的地位,要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改变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平均主义分配管理体制,引入了竞争和激励机制。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按劳分配,区分了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非熟练劳动与熟练劳动、非创造性劳动与创造性劳动,使不同能力的劳动者获得不同的劳动报酬,这势必加大收入分配差距。另一方面,因为生产要素是分配依据之一,所以要素贡献的差异以及拥有要素程度的差异也会成为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2002年到2003年,重庆市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长率为13.16%,而同期人均财产性收入增长率为77.96%,这充分说明了居民拥有的资本要素参与分配的程度增大。由于居民个人的财富积累和金融资产的拥有程度不同,因此按资本要素投入所得的收入也会有很大差异,如果进一步将这些收入作为资本要素进行再投入,那么居民的收入差距将会进一步扩大。   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实施   效率与公平是收入分配的一个经典命题,是人类社会一切经济、政治行为追求的目标。效率与经济是否增长和增长速度这一“必要条件”密切相关,公平与社会绝大部分人群是否都有权利从经济增长中获益这一“充分条件”紧密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效率的提高可以为公平提供物质条件,公平的实现则成为效率提高的必然前提。效率之于公平的目的是基础的、首要的,而公平之于效率的意义是最终的、理想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局限和所有制结构的多层次性,效率与公平的矛盾还一时难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