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界呼号有旗手——广东名人黄遵宪与“诗界革命”的论文.doc
诗界呼号有旗手——广东名人黄遵宪与“诗界革命”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黄遵宪诗界革命新诗派诗歌风格
论文摘要:晚清杰出的爱国诗人、广东名人黄遵宪诗风独特,其《人境庐诗草》的清新之风,一扫旧体诗的陈腐暮气;其诗作真实生动地记录了晚清绝大多数重大历史事件,被誉为“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对“诗界革命”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3年温家宝总理视察香港时,曾引用广东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诗《赠梁任父同年》:“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他以此诗鼓励港人团结爱国。海内外对广东名人、著名的爱国诗人黄遵宪其人其事其作的关注由此骤然趋热。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晚清广东嘉应州(即今广东省东部的梅州市地区)人。他出身于由商人致富的官僚家庭。从1876年(光绪二年)中式顺天乡试举人,旋为驻日本使馆参赞,到1894年为新嘉坡总领事,先后在国外十六七年。在长期的外交活动中,他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科学文明所吸引,思想和创作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初他认为中国再不能闭关自守,应了解并学习日本的变法维新,这就是他创作《日本国志》和《日本杂事诗》的由来。后来他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看穿了美国选举总统所谓“民主”的丑剧,作《纪事》,给予有力的嘲笑和批判。但他不可能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在任驻英国使馆参赞时,却又羡慕英国资产阶级的“民主”,并终于树立了“守渐进主义,以立宪为归宿”的改良主义政治思想。从新加坡回国后,他在上海参加了以康、梁为首的“强学会”,创办《时务报》;又到湖南助陈宝箴创行新政,提倡变法。.戊戌政变后,遂隐居乡里,以诗人终。他是一个外交家和改良派的积极活动家,也是一个努力向西方寻求真理,企图改革腐朽内政,挽救民族危机的爱国者和诗人。
一、黄遵宪对“诗界革命的历史贡献
黄遵宪被公认为晚清“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其“我手写吾口,古岂能拘牵!”的呐喊成了诗界革命的口号;其《人境庐诗草》的清新之风,一扫旧体诗的陈腐暮气;其诗作真实生动地记录了晚清绝大多数重大历史事件,因此生前即有晚清“诗史”之誉。史学家认为,在改良运动中,最早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上给“诗界革命”开辟道路的是黄遵宪,他是梁启超极力赞扬的“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也是龚自珍以后最杰出的一位清代诗人。康有为形容其诗“如磊千丈松,郁郁青葱,荫岩竦壑,千岁不死,上荫白云,下听流泉,而为人所瞻仰徘徊者也。”(《(人境庐诗草)序55)梁启超赞誉黄公度为“近世诗界三杰”之一、“诗界革命之导师”。
“穷途竟何世,余事且诗人”。阁黄遵宪不甘以诗人自命,是有他更大的政治抱负的。他对梁启超说自己作诗是“愤时势之不可为,感身世之不遇”。从这种态度出发,他在诗创作上也提出比较进步的主张。他早在21岁时作的《杂感》诗里即反对传统诗坛的拟古主义:“俗儒好尊古,日日故纸研;六经字所无,不敢入诗篇。古人弃糟粕,见之口流涎;沿习甘剽盗,妄造丛罪愆。”并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为即今流俗语,我若登简编,五千年后人,惊为古烂斑”的现实主义观点,“有别创诗界之论”。后于伦敦使署作诗集自序,他要求“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即要求诗要为事而作,反映现实生活和斗争;要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必去类比古人,因为“今之世异于古,则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进一步明确了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但在表现方法上,他却主张利用古人优良的艺术传统,力求变化多样:
“一日复古人比兴之体;一日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一日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一日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对于材料语言,他认为要尽量利用那些适用的古今历史语言资料,并结合“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从而创造那“不名一格,不专一体,要不失为我之诗”。他说:“风雅不亡由善变,光丰之后益矜奇。”他的诗论主张表现了变古革新的精神,他的创作实践也表现了“新派诗”的风貌。
黄遵宪的诗,反映了新世界的奇异风物以及新的思想文化,开辟了诗歌史上从来未有的广阔的领域。“我是东西南北人,平生自是风波民;百年过半洲游四,留得家园五十春”(《己亥杂诗》)。时代变了,生活变了,接触了新世界,就给他的诗歌创作带来了新源泉、新意境。有名的《今别离》四首,歌咏轮船火车、电报、照相片、东西半球昼夜相反四事,确实给诗界带来了新气息: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古亦有山川i,古亦有车舟。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为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这类诗,写新事物、新文化,反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