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探究教学中假设方法的运用-中华中学.doc

化学探究教学中假设方法的运用-中华中学.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学探究教学中假设方法的运用-中华中学

PAGE  PAGE 4 假设:基本特性与建构方法 王高(南京市中华中学 江苏 210006) (发表于《教育研究与评论》2011第6期) 假设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现象、结果及其产生的原因做出假定性的推测和解释,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环节。假设的建构是探究学习中的重要切入点。领悟假设的特性,科学地运用假设建构的策略,有助于学生进行假设的建构。 一、假设的基本特性 高质量的假设必须同时具有三个基本特性:科学性、可验证性、预测性。 1、科学性 科学的假设在已知事实和假设之间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和内在一致性。假设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第一,假设是合理的,用以假设的事实和理论虽不充分但真实可靠。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有些散射波的波长比入射波的波长略大,他认为这是光子和电子碰撞时,光子的一些能量转移给了电子。康普顿大胆地提出了假设:光子和电子、质子这样的实物粒子一样,不仅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碰撞过程中能量守恒,动量也守恒。后来,康普顿应用守恒的思想列出方程,求出了散射前后的波长差,结果与实验测量的数据完全相符,证明了他的假设是合理的。 第二,假设应与已证实的相关概念、原理、验证过的事实相符。新的假设应能解释已有事实,如果假设同其中的一个事实不符,那么这个假设就应抛弃或修正。中子的发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1914年,卢瑟福用阴极射线轰击氢原子,把氢原子的核外电子打掉得到了氢原子核,卢瑟福把它称为质子。卢瑟福根据氢原子的组成提出了原子结构假设:各种元素的原子由一个带正电的质子组成的核和核外一群绕核旋转的电子组成。但很快就发现:氦原子核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它的质量却是氢原子核的4倍,说明这个假设不正确。于是他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在原子核中还存在有一种不带电的中性粒子,这种粒子的存在对于解释重元素的原子核的组成看来是必不可少的。他假设的粒子后来被波特和小居里夫妇在实验中发现了,查德威克用实验证实了卢瑟福的假设,这样,又一个基本粒子——中子诞生了。 2.可验证性 假设可以构成某种假说,当假说一旦获得了科学实验的有力支持,假说就发展成科学的理论或学说,否则,假设就要被抛弃。因此,假设可通过实验来证实或证伪。例如:著名的“以太假说”。在19世纪,麦克斯韦和他同时代的人觉得,在空无一物的空间可以传播电磁波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因此,他们假定有一种称之为“以太”的介质充满于整个空间,并由它来传递电磁振动。19世纪下半叶,曾尝试过几十种模型,但都因在某一点上遇到困难而宣告失败。用直接试验方法来确认存在着一个绝对的“以太”参考系的企图也失败了。其中最著名的迈克耳孙一莫雷实验是打算测量地球相对于“以太”的运动速度的。为了把一些实验结果与“以太”概念弥合起来,曾提出过各种假说,但每一种假说都被另一些实验所否定。迄今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说明“以太”的存在。 3.预测性 假设是对客观事物的假定性说明,是对问题本质的预测。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假设要有一定的依据,或者以科学事实为根据,或者是以原有知识经验为根据。猜想不是假设,猜想是形成科学假设的前期准备阶段,而假设起着更重要的指向作用,只有做出科学假设,才能确立探究活动的内容和方向。例如,在研究a与F、m 之间的定量关系时,首先是进行猜想:a与F的关系(m一定): a∝F a∝F2… ;a与m的关系(F一定): a∝1/m a∝1/m2… 。对于这些可能的猜想,还要分析判断,进行合理的取舍,进一步做出假设。依据伽利略“相信自然界规律是简单的”,我们不妨假设a与F、m 之间的定量关系遵从简单的原则,即:a∝F,a∝1/m。这正是对a与F、m 之间定量关系的本质预测。 二、假设建构的方法 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建构新的假设,应该说是有“法”可循的。 1.类比法假设 自然界中有许多研究对象和过程,都具有很好的对应性和相似性,研究中人们常常借助于类比的方法,把陌生的对象与熟悉的对象类比,把未知的东西与已知的东西类比,从中得到启迪而形成假设。类比法假设简单示意为表1。 表1 被研究对象所含要素具有的属性已知研究对象IA B C有P 探究的对象xA D C假设:可能有P【案例1】 探究问题:电荷间的作用力 类比法假设:法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根据实验的结果,把电荷间的作用跟物体间的引力作了类比,猜测电荷间的作用力也遵守同一规律。这一类比法假设可表示为: 被研究对象所含要素具有的属性已知研究对象 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均匀球壳对腔内物体无引力作用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关系探究的对象 带电体之间的作用力带电空腔对腔内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