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弹性不完整性
第五章 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 ;本章要求的主要内容
需掌握的概念和术语:
1. 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材料应力—应变曲线所对应的强度指标;
2. 塑性变形的实质、方式——滑移、孪生;
3. 滑移带、滑移线、滑移系、多滑移、交滑移;
4. 软(硬)位向,临界分切应力
5. 固溶强化、细晶(晶界)强化、弥散(沉淀)强化、形变强化(加工硬化)
6. 纤维组织、形变织构、带状组织、残余应力
7. 回复(低、中、高温)、再结晶(动、静态的),晶粒长大;
8. 再结晶温度及影响因素、临界变形度、二次再结晶。
9. 冷、热加工 ;重点和难点:
1. 位错理论在解释各类塑性变形等问题的应用。
如:①为何理论临界应力实际测量的值。
②各种强化机理(如:固溶强化、细晶(晶界)强化、弥散(沉淀)强化、形变强化(加工硬化)等)
2. 再结晶温度及影响因素
3. 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和二次再结晶的驱动力
4. 结晶、重结晶?、再结晶和二次再结晶的区别
5. 去应力退火与再结晶退火工艺的制定与应用
6. 冷、热加工处理后对材料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概述 ;1.工程应力一应变曲线 ;静拉伸示意图;载荷-伸长曲线;①弹性变形
②屈服变形
③均匀塑性变形
④局部塑性变形
真应力-应变曲线(--------代表);;不同材料,其应力-应变曲线不同,如:;;低碳钢σ—ε曲线的特点 ;(2)σeσσs 微量塑性变形开始阶段
σs:材料屈服极限,是开始发生塑性变形的最小应力。
σ0.2:材料屈服强度(yield strength),表示以材料产生0.2%残余变形的应力值为其屈服极限,又称条件屈服极限。主要用于无明显屈服的材料的屈服点。
σs、σ0.2表示材料对开始微量塑性变形的抗力。;(3)σsσσb 均匀塑性变形 ε↑、σ↑
σb:抗拉强度, 表示材料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抗力。
(4)σbσσk 不均匀塑性变形
σσb 试样开始发生不均匀塑性变形并形成缩颈
σk:条件断裂强度。表示材料对塑性变形的极限抗力。
塑性断裂:产生一定量塑性变形后的断裂。 ;塑性: 固体金属在外力作用下能稳定地产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因此,???性反映了材料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塑性的好坏或大小,可用金属在破坏前产生的最大变形程度来表示,并称其为“塑性极限”或“塑性指标”。;塑性的实际意义 ;2.真实应力—真实应变曲线 ;3. σ—ε曲线与s—e曲线区别 ;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和工程应力-应变曲线的比较;5.1 材料的弹性变形(elastic deformation) ;试件产生弹性变形;;弹性模量(E) ;弹性模量的技术意义;5.1.3 弹性的不完整性;a. 包辛格(Baushinger)效应 —弹性不完整性 ; 实际材料T10钢的包辛格效应 ;优点:滞后环面积,它可以减少振动,使振动幅度很快衰减下来。
缺点:精密仪器不希望有滞后现象
高分子滞弹性表现为粘弹性并成为普遍特性,这时高分子与时间有关了。;c 粘弹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