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脂类代谢-浙江大学
骆严
Yan LUO
主页: /luoyan2012
电邮:luoyan2011@
手机: 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
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脂类代谢与高血脂症;Obesity and associated
conditions are
a very serious global problem;骆邦邦还需要减点肥; ;脂类的消化和吸收;甘油三酯代谢;甘油三酯结构;常见的脂肪酸 ;一、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一)脂肪动员;;脂肪动员产物的去向;脂肪酸在血中由清蛋白运输。主要由心、肝、骨骼肌等摄取利用产能。;(二)脂肪酸的?-氧化;1. 脂酸的活化——脂酰CoA的生成;2. 脂酰CoA进入线粒体;3. 脂酸的?-氧化;脂肪酸β-氧化本身并不生成能量。只能生成乙酰CoA和供氢体,它们必须分别进入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才能生成ATP。;以软脂酸(16C饱和)为例:
7×2 + 7×3 + 8×12 - 2 = 129 (老式算法)
1分子软脂酸氧化共生成129分子ATP
7×1.5 + 7×2.5 + 8×10 - 2 = 106 (新式算法)
1分子软脂酸氧化共生成106分子ATP
硬脂酸(18C饱和)则各多生成17分子或14分子ATP (效率比葡萄糖高:3 x 30-32 = 90-96 新式算法);乙酰CoA的去路;(三)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2. 酮体的利用;3. 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二、 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一)脂酸的合成代谢;软脂酸(16C饱和)的合成;软脂酸合成的总反应式:;2/3. 脂酸碳链加长和不饱和化;甘油三酯结构;多不饱和脂酸的重要衍生物;(二)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 ;(磷酸)甘油开始:; ;磷脂的代谢;含有磷酸的脂类称为磷脂,是脂类中极性最大的化合物。 ;一、甘油磷脂的组成、分类及结构; ;;胆固醇代谢; 胆固醇
(cholesterol);一、胆固醇的合成; ;二、胆固醇的转化;胆汁酸的肠肝循环;胆汁酸的生理作用;(二)转化为类固醇激素;高血脂症:
脂类浓度的不正常提高
主要是指胆固醇或甘油三酯
单一型: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偏高
混合型: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偏高;血浆脂蛋白
脂类本身不溶于水,它们必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以溶解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并随血流到达全身各处。在正常情况下,超速离心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4种。区带电泳法也可相应地把血浆脂蛋白分为CM、前β、β及α脂蛋白4种。脂蛋白中蛋白组分称载脂蛋白。;对应关系:
乳糜微粒 (CM):乳糜微粒 (CM)
前β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
β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 (LDL)
α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DL)
;protein/
lipid
ratio:
HDL
LDL
VLDL
CM; 胆固醇约占血浆总脂的1/3,有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两种形式,其中游离胆固醇约占1/3,其余的2/3与长链脂肪酸酯化为胆固醇酯。
(2) 甘油三酯,又称中性脂肪,约占血浆总脂的1/4。
(3) 磷脂 (简写为PL),约占血浆总脂的1/3。
(4) 游离脂肪酸 (简写FFA),又称非酯化脂肪酸,约占血浆总脂的5%~10%,它是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continued;Level mg/dL;Level mg/dL;导致血浆甘油三酯浓度超标的遗传背景比较复杂;导致血浆总胆固醇浓度超标的遗传背景相对比较单一。
LDL受体的发现
;Mike Brown and Joe Goldstein:
1985 Nobel Laureates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for
their discovery of LDL receptor ;载脂蛋白 apoB100介导LDL与其受体结合; B100 512 723 4536 VLDL、LDL 识别LDL受体 87.3 + 14.3;LDL最富含胆固醇;
2/3血浆胆固醇通过LDL受体途径吸收/清除
其余1/3通过清道夫受体途径吸收/清除
;Level mg/dL;A better indicator is the
ratio of total ch over HDL-ch
1 HDL-ch promotes clearance
of 3-4 ch (one “good” against 3-4 “bad”)
Ratio 6 high risk
Ratio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办公楼空调系统的高效维护方案.docx
-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原卷版).docx VIP
-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解析版).docx VIP
- 《利用本地农村乡土资源助推美术教学的研究》研究报告.doc
- 市委党校物业管理服务总体方案.doc VIP
- 国有企业合规管理办法.pdf VIP
- 2024《盒马鲜生冷供应链物流成本现状、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11000字.docx
- 机器视觉软件:Basler二次开发_(3).Basler相机驱动与SDK安装.docx
-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下册单元任务与人文主题 复习梳理.docx
- 2019年重庆市高职分类招生考试(中职类)药剂类真题.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