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城市与湿地生态系统
PAGE
PAGE 36
第二章 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本章作者:罗小荷1, 余明泉2(1.江西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 2.南昌高等专科学校生物技术与资源环境系)
第一节 湿地的概念与性质
一、湿地的定义
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湿地的概念。一般认为,湿地经常位于深水系统和高地系统之间的边缘,受深水系统和陆地系统的共同影响,是地表长期或季节性积水的景观类型。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把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并称为全球陆地三大生态系统。复杂的气候、地理条件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湿地。由于湿地具有类型多样性、分布广泛性、面积差异性、淹水条件的易变性,以及湿地边界的不确定性的特点,因而对湿地进行科学、统一的定义比较困难。
虽然不同类型的湿地具有不同的特征,但它们还具有一些共同属性,即所有湿地都有长期、季节性浅层积水或者土壤饱和;常常具有独特的土壤条件,长期处于厌氧环境或厌氧环境与好氧环境交替,积累有机植物并且分解缓慢;具有多种多样的适应淹水或土壤饱和条件的动植物,缺乏不耐水淹的植物。所以,应根据水文、土壤、植被等特点给湿地以明确的定义。但由于难以确定积水湿地和水域的界线及无水湿地与陆地的界线;一些地理学家、土壤学家、水文学家、生物学家、社会学家及经济学家等对湿地研究的着重点不同,而使湿地的确切定义也很难以统一,导致湿地定义的多样性,从而也反映了湿地的类型、大小、区位和环境条件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W.J.Mitsch等人在《湿地》(Wetlands)一书中对湿地概念进行了评述:由于认识上的差异和目的的不同,使得不同的人对湿地定义强调不同的内容,如湿地科学家考虑的是伸缩性大、全面而严密的定义,以便于进行湿地分类、野外调查和研究;湿地经营者则关心管理条例的制定,以阻止或控制湿地的人为改变,因此需要准确而有法律效力的定义。由于人们的各种需要不同,便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湿地定义。
最早关于湿地的定义之一,是由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1956年提出,发表在报告集《美国的湿地》上。美国鱼类与野生生物保护机构对湿地的定义为:“湿地表面暂时或永久有浅层积水,以挺水植物为其特征,包括各种类型的沼泽、湿草地、浅水湖泊,但是不包括河流、水库和深水湖。”
1971年由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36国在伊朗的拉姆萨(Ramsar) 会议上通过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湿地公约》把湿地定义为:“湿地、沼泽、泥沼或水体的面积,不论是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静止的或流动的水,淡的、稍咸的或咸的水面积,包括退潮时海水不超过6m深的海水面积。一般不包括珊瑚礁在内。
1979年加拿大湿地保护机构(Zoltal)把湿地定义为:“水位在大部分时间接近或超过土壤表面,并长有水生植物的地区”,主要是把握湿地的土壤条件和植被。
1977年5月,美国政府公布第11990号总统令《保护湿地》,并提供600万美元基金,进行湿地调查。
美国鱼类和野生生物保护机构在经过对本国湿地的多年调查之后,于1979年在“美国的湿地深水栖息地的分类”一文中,重新给湿地作定义为:“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浅层积水,至少有一至几个以下特征:⑴至少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为植物优势种;⑵底层土主要是湿土;⑶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底层有时被水淹没。”定义还指湖泊与湿地以低水位时水深2m处为界,按照这个湿地定义,世界湿地可以分成二十多个类型,这个定义目前被许多国家的湿地研究者接受。
1987年8月,在加拿大、埃德蒙顿的国际湿地与泥炭生产讨论会上,加拿大专家提出了一个湿地的定义:“湿地是一种土地类型,其主要标志是土壤过湿,地表积水(水深小于2m,有时含盐量高),土壤为泥炭(泥炭层大于40cm)或潜育化沼泽土,生长水生植物,湿地生物或植物贫乏。”
鉴于我国对湿地尚无定义可言,本研究根据以前研究成果意见,参考国外的定义,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把湿地定义为:“湿地是水位经常在或接近地表或为浅水所覆盖的土地,以水成土和土壤水分饱和为其主要特征。”
采用这个湿地定义是基于如下的理解:湿地是一种土地类型。它的促成因子是水文条件。水来自降水、地表迳流、泛滥河水、潮汐和地下水。地面经常的、或季节性的、或脉冲式的(潮汐)覆盖浅水层;或地面常年不为水层覆盖,但水位接近土表,土壤经常处于水分饱和状态。湿地位于水生系统与陆地系统之间的过渡带。湿地与水生系统的分界为水深2m处;与陆地系统的分界为土壤水分饱和带的边缘。水成土是湿地的重要特征。水成土就是水分饱和的或淹浅水的,处于无氧条件下的土壤。因此基底为岩石或砂质而没有土壤的淹水地带则不被视为湿地。水成土上可以生长水生植物。但有无水生植物生长并非湿地的必要特征。根据《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