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1.ppt
自然界中
氧和碳的循环;1、空气的组成成分有哪些?
;; 鱼缸里养一些水草是增加水中氧气含量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那么你能用实验证明吗?;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讨论:
;呼吸一下外面
的空气;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燃
烧时也需要O2;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败、动植
物尸体的分解等也需要O2
;; ??????????????????????????????????????????;在大自然中,产生和消耗氧气的途径; 氧气不断地被消耗,又不断地产生,使大气中氧元素的含量保持恒定。科学家自1910年开始测定大气中氧的含量以来,至今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这个事实告诉我们:自然界存在一个重要的物质循环--氧循环;呼吸作用; 自然界中氧气的含量会随着生物的呼吸和物质的燃烧等而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学以致用;2、假如有一天叫你在大棚内种植大量的蔬菜,
你打算如何使棚内的蔬菜增产?; 3.把一定量的水、一条小鱼、水草密封在一透明玻璃球内制成“生态球”, 球内的小鱼能生存很长一段时间。生态球能美化居室,请说说制作生态球的原理。
;二、 臭氧层 ;; 高能紫外线对人的皮肤、眼睛,甚至免疫系统都会造成伤害;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会破坏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阻碍农作物和树木的光合作用。而臭氧层就有阻挡和削弱过强的紫外线,对人和生物起保护作用。
;南极臭气空洞;;臭氧的层为什么会有空洞?;1:国际上先后于1985年和1987年制定了《维也纳公约》和《蒙特利尔议定书》。我国1989年加入了维也纳公约,1991年加入了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 1、大自然中,消耗氧气的途径主要有( )
A、各种燃料的燃烧
B、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C、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
D、以上都是
;3、空气中氧气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变成臭氧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臭氧和氧气是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
B、臭氧是多个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C、氧气转化为臭氧的变化为化学变化
D、臭氧和氧气都存在于大气中
;读图;读图;再想想?;CO2;三、自然界中碳的循环主要途径; 现代工业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燃料,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这对碳循环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清水; 大气中二氧化碳具有与温室玻璃相似的作用,对地球起着保温作用,这种作用称为温室效应。;;;假如把这个温室看作是一个巨大的地球,那么“玻璃”是什么?;温室效应;讨论:2、利用碳的循环分析,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措施防治温室效应的加剧?;如图显示了自然界中和一个简单的碳循环过程,根据图中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CO2占空气总体积的0.03%;自然界中CO2的循环如下图所示,在A处不参与该循环的是( )
;2、下列情况会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多( )
A、利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B、汽车数量增加
C、发展太阳能、水能以代替煤、石油等燃料
D、植树造林
;4、关于温室效应,有下列说法:①温室效应有利也有弊;②温室效应的加剧是大气层中臭氧层受到破坏引起的;③温室效应的加剧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引起的;④发展太阳能、水能以代替煤、石油等燃料,可以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⑤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衡定,适于动植物生存;⑥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所以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可以消除温室效应。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 智力闯关、三;科学家通过大量实验证明大气中CO2含量
的增加是引起全球气温上升的罪魁祸首。
请你设计一个科学实验,证明CO2具有温
室效应。
实验仪器:相同塑料瓶两只、玻璃导
管、橡皮塞。
实验药品:红墨水、CO2气体。
实验要求:写出简明的实验步
骤或画出简明示意
图。;1、将两只塑料瓶中分别标上记号:甲、乙;
2、在甲、乙中分别装满空气和二氧化碳,塞上带玻璃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在水平位置各放入一滴红墨水;
3、将它们放在同一环境下(如同一地点的太阳下或灯光下照射);
4、观察玻璃导管中红墨水的位置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