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计算机网络技术;项目二:局域网基础与组网技术;项目二:局域网基础与组网技术;本模块的说明;本次课说明;本次课内容介绍;问题的提出;青职公司的小型企业网拓扑图 ;4.1.1以太网概述 ;
IEEE 802.3ac: 描述VLAN的帧扩展(1998)。
IEEE 802.3ad: 描述多重链接分段的聚合协议(Aggregation of multiple link segments)(2000)。
IEEE 802.3an: 描述10GBase-T媒体介质访问方式和相关物理层规范。
IEEE 802.3ab: 它定义了1000Base-T媒体接入控制方式法和相关物理层规范。;
IEEE 802.3i: 它定义了10Base-T媒体接入控制方式和相关物理层规范。
IEEE 802.3u: 它定义了100Base-T媒体接入控制方式和相关物理层规范。
IEEE 802.3z: 它定义了1000Base-X媒体接入控制方式和相关物理层规范。
IEEE 802.3ae: 它定义了10GBase-X媒体接入控制方式和相关物理层规范。;2.以太网的MAC子层及帧格式;MAC子层的帧结构 ;3.以太网的物理层;IEEE 802.3i 10Mbps以太网的基本特性;(1) 10Base-5;(1)10Base-5 的连接;网段最大长度500m,
每段最多结点数100;(2) 10Base-2;网段最大长度185m,
每段最多结点数30;(3) 10BASE-T;遵循5-4-3原则的10BASE-T双绞线以太网 ;;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数据传输速率:
协议标准:
帧格式:
编码技术:;1. 快速以太网的体系结构;2. 100Base-T物理层;3.100Base-T网络组成 ;100Base-T支持自动协商功能,这是IEEE802.3规定的一项标准,允许一个网络结点向同一网段上另一端的网络设备广播其容量。
例如,一个10/100网卡和一个10BASE-T集线器(HUB)连接,自动协商算法会自动驱动10/100网卡以10BASE-T模式操作。
;1. 千兆位以太网标准;LLC 802.2; 简易性;
技术过渡的平滑性;
在千兆以太网的MAC子层,除了支持以往的CSMA/CD协议外,还引入了全双工流量控制协议。
CSMA/CD协议用于共享信道的争议问题,即支持以集线器作为星型拓扑结构中心的共享以太网组网。
全双工流量控制协议适用于交换机为中心的交换式以太网组网,支持基于点对点连接的全双工通信方式。 ;升级后的1000Mbps以太网 ;在以太网技术中,快速以太网是一个里程碑,确立了以太网技术在桌面的统治地位。
千兆以太网更加快了其发展,但都只限于局域网中的应用。
万兆以太网不仅再度扩展了带宽和传输距离,更重要的是从局域网向城域网领域渗透。;千兆以太网与传统以太网最大的相似之处在于采用相同的以太网帧结构。万兆以太网技术也保留了以太网帧结构。通过不同的编码方式或波分复用提供10Gbps传输速度。
现有的万兆以太网物理层标准包括10GBASE-X、10GBASE-R和10GBASE-W,都只支持光纤作为传输介质,仅支持全双工方式,不采用CSMA/CD机制,而采用全双工流量控制协议,不再支持自动协商功能。 ;万兆以太网是一种采用全双工与光纤的技术。
万兆以太网技术基本承袭了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及千兆以太网技术,因此在用户普及率、使用方便性、网络互操作性及简易性上皆占有极大的引进优势。
万兆标准意味着以太网将具有更高的带宽(10Gbps)和更远的传输距离(最长传输距离可达40km)。;在企业网中采用万兆以太网可以更好地连接企业网骨干路由器,这样大大简化了网络拓扑结构,提高网络性能。
万兆以太网技术提供了更多的更新功能,大大提升QoS。
WAN/MAN与LAN融和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万兆以太网技术的应用必将为三网发展与融和提供新的动力。;本次课内容小结;本次课说明;本次课内容介绍;任务分析;4.2.1交换机的工作原理;1.交换机的特性 ;1.交换机的特性;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交换的特点 ;若数据帧的目的MAC地址是广播地址或组播地址,则向除源端口外的所有端口转发。
若目的MAC地址是单播地址,但在MAC地址表中不存在,则也会向除源端口外的所有端口转发。
若目的MAC地址是单播地址,且存在于MAC地址对照表中,则转发到相应的端口。
若目的MAC地址与源地址对应同一端口,则不进行交换,丢弃该帧。;E0:0260.8c01.1111
E1:0260.8c01.3333
E2:0260.8c01.2222
E3:0260.8c01.4444
E3 :0260.8c01.6666;E0:0260.8c01.1111
E1:0260.8c01.3333
E2: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XF 44-2015 消防头盔 XF 44-2015 消防头盔.pdf
- 2024-2025(最新版)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2024秋部编新教材).pdf VIP
- T∕CNFIA 135-2022 即食拌饭干制品.docx VIP
- 报关员的年终工作总结.pptx
- 小麦膜下滴灌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 VIP
- T/CGCC 26-2018_食品用酒精保鲜剂.pdf VIP
- 工厂岗位职责说明书(岗位说明书).doc VIP
- 实验室危化品管理.pptx VIP
-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docx VIP
- GB 50058-2014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