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基处理Ground Treatment;第5章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Chapter 5 Dynamic Consolidation and Dynamic Consolidation with Replacement;5.1 概 述5.1 Introduction; 夯 锤 起 吊; 夯 锤 起 吊;;夯 锤 下落; 对于饱和粘性土地基,近年来发展了强夯置换法,这是利用夯击能将碎石、矿渣等材料强力挤入地基,在地基中形成碎石墩,并与墩间土形成碎石墩复合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沉降。
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要求不严的工程。
强夯置换法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应用情况
应用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处理的工程范围极为广泛,有工业与民用建筑、仓库、油罐、储仓、公路和铁路路基、飞机场跑道及码头等。
强夯法在某种程度上比机械的、化学的和其它力学的加固方法更为广泛和有效。; 它是重锤夯实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又与重锤夯实法迥然不同的一项新技术。
强夯法与以往的机械夯实、爆炸夯实等比较有以下特点:
1.?平均每次夯击能量比普通夯法能量大的多。
2.?以往的夯实方法,能量不大,仅限于表层加固,而强夯法能根据地基的加固要求来确定夯击点间距及夯击方式,依次按需要加固的深度进行改良,使地基深层得到加固。
3.施工中,夯击能量可以分几遍进行夯击。
4.地基经过强夯加固后,能消除不均匀沉降现象,这是任何天然地基所不能达到的。 ;5.2 加固机理5.2 Mechanism;;;;;;;;;;;;;5.3 设 计5.3 Design;影响有效加固深度的因素除夯锤重和落距外,还有单击夯击能、夯击次数、锤底单位压力、地基土的性质、不同土层的厚度、埋藏顺序和地下水位等。
对于同一类土,采用不同能量夯击时,其修正系数并不相同,采用确定的修正系数,并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因此《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不采用修正后的梅纳公式,而是采用了表格形式,建议了有效加固深度的取值范围。;; 2、 单击夯击能
夯锤的平面一般有圆形和方形,又分气孔式和封闭式。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对砂性土一般为3~4m2,对粘性土不宜小于6m2。锤底静接地压力可取25~40kPa。
锤重一般为100~400kN,落距为8~25m。对相同的夯击能量,常选用大落距方案,这样能获得较大的接地速度,将能量的大部分有效地传到地下深处,增加深层夯实效果,减小消耗在地表土层塑性变形的能量。;;;;;;;;4 夯击遍数
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可采用点夯2~3遍,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细颗粒土,必要时夯击遍数可适当增加。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2遍,满夯可采用轻锤或低落距锤多次夯击,锤印搭接。;5 间歇时间
两遍夯击之间的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可根据地基土的渗透性确定,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粘性土地基,间隔时间不应少于3~4周;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可连续夯击。
6 夯击点布置
夯击点平面布置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类型进行布置。夯点平面布置的合理与否与夯实效果和施工费用有直接关系。;;7 处理范围
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构)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基底下设计处理深度的1/2至2/3,并不宜小于3m。
8 承载力确定
强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也可根据夯后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指标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确定。;二、强夯置换法
1 处理深度
强夯置换墩的深度由土质条件决定,除厚层饱和粉土外,应穿透软土层,到达较硬土层上。深度不宜超过7m。
强夯置换锤底静接地压力可取100~200kPa。
2 墩体材料
墩体材料可采用级配良好的块石、碎石、矿渣、建筑垃圾等坚硬粗颗粒材料,粒径大于300mm的颗粒含量不宜超过全重的30%。;
3 夯击次数
夯点的夯击次数应通过现场试夯确定,且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墩底穿透软弱土层,且达到设计墩长;
(2)累计夯沉量为设计墩长的1.5~2.0倍;
(3)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3节强夯法第1条最佳夯击能中的规定。; 4 墩位布置
宜采用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对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可根据基础形状与宽度相应布置。
墩间距应根据荷载大小和原土的承载力确定,当满堂布置时可取夯锤直径的2~3倍。对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可取夯锤直径的1.5~2.0倍。墩的计算直径可取夯锤直径的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2章农状况学案.ppt
- 第2章平面问题的基本理论_习题学案.ppt
- 第5单元苗木营养繁殖技术学案.ppt
- 区域地理专题复习——中国区域地理-研讨.ppt
- 第2章企业环境学案.ppt
- 第5单元-选考模块-标准卷地区专用-化学学案.ppt
- 第2章-汽车钣金维修安全知识学案.ppt
- 第5单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ppt
- 第5光纤波导3学案.ppt
- 桃仙灸MicrosoftPowerPoint2007幻灯片研讨.pptx
- 难点详解鲁教版(五四制)6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带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docx
- 难点详解鲁教版(五四制)6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培优】附答案详解.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全国通用).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含完整答案详解(名师系列).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含完整答案详解【全国通用】.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突破训练)附答案详解.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能力提升)附答案详解.docx
- 难点详解京改版数学9年级上册期中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突破训练】.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含完整答案详解(有一套).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带答案详解(夺分金卷).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