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讲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四讲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丞相制度的废除;3.结果:
皇帝集君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到达新的高度;但又导致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于是又设立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的侍从顾问(内阁雏形)。
殿阁大学士品秩较低,仅供备问兼协理奏章,并不参与决策。
宰相在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可发挥双重作用:既可以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也可能因权力过重而威胁君权。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后,固然可解决君相矛盾,但必然导致皇帝负担加重,明太祖采取的补救措施即设立内阁。;二、明朝内阁制度的建立
1.原因:
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遇到大事也无人商量。
2.建立:
明成祖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大学士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文渊阁地处宫廷之内,阁臣又常在殿阁随侍皇帝左右,故称内阁。
3.演变:
明宣宗时(朱瞻基,年号宣德,明朝第五位皇帝),授予内阁大学士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内阁成为辅助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内阁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
到明朝中后期,某些主持内阁的首辅(如万历首辅张居正),威权显赫,六部虽不隶属内阁,但必须按照内阁票拟的谕旨办事,地位反在内阁之下。为预防内阁地位上升威胁皇权,又以司礼监太监予以牵制。;人物; 群臣奏章在呈皇帝批示以前,由内阁学士把批阅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奏章上面,叫做“票拟”。皇帝对内阁意见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批红”多由司礼监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明朝废除宰相最大的弊端就是使司礼监太监成了事实上的宰相。
明朝中后期,皇帝多不上朝,导致太监乱政,其原因就是皇权过分集中。宦官参政,干预阁权甚至控制内阁,是导致明朝政治黑暗的重要原因。曾经在万历、天启年间两度出任内阁首辅的叶向高在《纶扉奏稿》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执掌,终以贾祸。”
明代内阁的作用,关键在于阁臣??否得到皇帝重用及其办事效能的高低。
自明朝第六位皇帝朱祁镇(年号正统)以后近百年间,内阁并无多少实权,权力操于宦官之手。自嘉靖中叶至万历初年的五十余年间,大学士夏言、严嵩、张居正相继入阁成为首辅,内阁真正成为国家中枢机构。张居正死后,阁材乏人,宦官逐渐窃持权柄,魏忠贤擅权乱政,组成阉党内阁。到崇祯一朝,内阁已徒具形式,有名无实。
另有观点认为:从明代第四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开始,用六部尚书、侍郎兼殿阁大学士,阁臣权力渐重。明中叶以后,阁臣又有了首辅、次辅和群辅的区别。首辅拥有票拟权,位极人臣。
随着时间的推移,阁权代代积累,明中叶以后的殿阁大学士已经掌握了一部分宰相之权,已不是最初的皇帝“顾问”了,首辅已成为实际的宰相。;6. 宰相制与内阁制的比较;7.明朝内阁制与英国内阁制的比较:
英国内阁的首脑为首相,由通过选举而在议员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担任。首相再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组成内阁。君主只是在名义上代表国家,并无实际行政权力。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内阁向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内阁如失去议会信任,必须辞职或提请君主解散议会。
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而西方内阁是民主制度的产物,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三、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1.背景:
⑴清初,设内阁,置六部,但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凡军国大事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又称“议政王﹑贝勒﹑大臣会议”,是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关),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⑵(人教)康熙时期,在宫廷内设南书房,由当值的翰林院学士参与政务,替皇帝起草诏令。这样,便形成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个辅政机构,中枢机构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南书房分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皇权一定程度上得到加强。
2.设置军机处的原因:
处理西北战事,防止泄露军事机密,加强皇权。
3.设置:
雍正初年,在宫廷隆宗门内设军机房,不久更名为军机处,由皇帝选择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
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形同虚设,后来相继撤消;内阁也名存实亡,变成了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4.职责:专门处理前线的奏报和诏令。后来,由单纯处理西北军务扩大到处理全国其他事物。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必须秉承皇帝旨意行事,其作用只是上传下达。
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军机处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军机处也无专官,军机大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