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研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编 先秦散文研究;第一章 先秦散文概述;2、分为三部分: 第一、巫卜之文,包括《易经》、《易传》、老、庄、 《山海经》和屈原、宋玉的赋体杂文; 第二、史家之文,包括《尚书》、《春秋》、《国语》、《左传》、《战国策》; 第三、私家著述,包括先秦诸子。(郭预衡《中国散文史》 3、三分、三个阶段、三个系列: 第一,巫卜之辞(这是先秦散文的萌芽和总源头,殷及殷周之际)    第二,历史(史传)散文(由未知向已知领域的转变,西周至春秋战国之际)    第三,诸子散文(春秋末至战国);    卜筮之辞(探求未知)巫 历史散文(反思历史)史 诸子散文(设计未来)士    ;第一是创始性。 1、经学角度,产生“元典”的时代 2、文学角度 ,具有创新意义。(文学艺术的起源、文学体裁的产生、思想体系的形成、艺术手法的探索、文学流派的开创) 第二是综合性。 文史哲不分,文学为学术。 第三是实用性。 第四是随意性。放言无忌,有各自独立的思想体系。 ;·;甲骨文实物图片; 甲骨文的诞生,代替了“结绳记事”,成为单纯记录人的生存活动以及与其有关的自然现象的工具。甲骨文是卜辞。文字与龟甲兽骨的结合,具有某种神秘的、超自然的性质。甲骨文包括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了当时人类企图把这些偶然的现象、偶然的成功与胜利变为必然性的一种虔诚而又带有神秘色彩的愿望,但是,这种思维活动,这种具有普遍意义的观念仅仅存在于记录者(卜筮者)的头脑之中,而没有反映在文字里。 ;1、甲骨卜辞产生的文化背景; 2、从形式上看, 甲骨文一般有固定格式,少量的卜辞还很完整。有: 叙辞(占卜日期, 主持者:贞人的姓名) 命辞(占卜的内容,通常以“贞”字领起,又称“贞辞”) 占辞(占卜所判断的吉凶或徵兆) 验辞(应验与否) 其中命辞最重要。 ①戊子卜,殻。/贞帝及今四月令雨,贞帝弗其及今四月令雨。/王占曰:丁雨,不亩辛。/旬丁酉允雨。(乙3090) ;②己巳,王卜。贞:今岁商受年?王占曰???吉。东土受年?吉。南土受年?吉。西土受年?吉。北土受年?吉。;③癸巳卜,x。贞旬无灾?王占曰:“乃兹亦有祟,若偁。”甲午,王往逐兕,小臣甾车,马惊,毁王车,子史亦坠。(《卜辞通纂》735片) ; 戊辰卜,及今日雨?弗及今日雨?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 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戊戌卜,永贞:今日其夕风?贞:今日不夕风? ;3、参考书目及部分研究成果; 甲骨文的仪式性研究 廉珍 本文运用符号学中“原点化”的方法对甲骨文作了符号学意义上的研究,通过不同仪式符号之间相互发现的方式,确定甲骨文字自身的性质和特点。首先,在合治观符号场理论的指导下,对甲骨文的仪式符号特征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认为甲骨文是种仪式性符号,它具有神圣性、象征性、重复性、行为性、高语境性等五个特征。并从微观与宏观两个方面对甲骨文的仪式符号性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解释。其次,从微观方面看甲骨文的仪式符号性。以片为单位,对甲骨文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也是种静态的结构分析。主要从验辞、占辞与兆文、格式、字形等四个方面展开。验辞,是晚于其他刻辞出现的,通常是记录先前占卜祷告的事情是否应验,将结果附在其后。验辞的存在说明甲骨文具有过程性和未完成性,文字与占卜活动紧密相关,文字必须记录实际发生的事件,是高语境的。占辞与兆文构成一种替代性文象关系,兆文的意义依赖占辞对它的解释,二者互相指涉说明。甲骨文的格式服从于实际占卜灼烧的情况,文字只能顺着卜兆的顺序而行,不得随意改变,这种高情境性使甲骨文的组织结构更具有非线性的空间语法特征。再次,从宏观方面看甲骨文的仪式符号性。从甲骨文的制作过程、占卜方法、祷祝、舞蹈元素、祭祀等五个方面来说明。甲骨文的制作过程包括对甲骨的选择、加工、外观处理,这是对文字依赖的硬件系统的描述;占卜方法证明了甲骨文产生过程是个仪式完成的过程,因为甲骨文是有关占卜的文字,而占卜是个活动事件,是以多维立体的方式展开的;祷祝是种情感的语言,它的重复性和程式化结构同仪式符号一样,也是遵循一种空间的、可视性的生成法则,构成了仪式场的组成部分;舞蹈与商代的祭祀有密切的关系,具有行为性特点;祭祀也是有各种仪式符号共同参与完成的。; 在学术史上,有关《商颂》的作者与作期问题,从汉代开始就有争论。古文学派认为《商颂》作于商代的贵族祭司阶层,今文学派则认为是周代的宋国大夫正考父所作。这两派观点一直持续到近现代而未有正解。自从甲骨文资料的不断出现,解决这一千古论争成为可能。今考甲骨文中有《商颂》所提到的族名、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