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银行董事及即葱锣察人一览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城银行董事及即葱锣察人一览表

PAGE  PAGE 9 倪氏财团与天津城市近代化 张绍祖 张建虹 摘要:通过以倪嗣冲、倪幼丹为首的倪氏财团在天津城市近代化的过程中,在纺织、粮食、面粉、火柴、电业、油漆、制酸等以及金融业方面所做的贡献,突出倪氏财团在天津城市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倪氏财团 天津城市近代化 贡献 作用 全文: 今年春节过后,我到贵阳政协学访,得到了一本书《张之洞与贵州》,其中第一篇文章是贵州省史学会会长、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熊宗仁先生写的《研究张之洞的新视点——近代中国历史的两大主题》,其中谈到“民族独立和近代化成了近代中国历史的两大主题。以这两大主题所规定的标准去评价近代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才能得其本质和主流,才能走近历史的真实。”我非常同意熊先生的看法,并认为在研究以倪嗣冲、倪幼丹为首的倪氏财团在天津城市近代化过程中的贡献与作用,也必须把握这两大主题。以倪嗣冲、倪幼丹为首的倪氏财团在天津城市近代化的过程中诞生、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天津城市近代化的进程。 以倪嗣冲、倪幼丹为首的倪氏财团诞生、发展的历史背景: 19l4至1928年是天津近代工业的迅速腾飞时期,正是以倪嗣冲、倪幼丹为首的倪氏财团在天津城市近代化的过程中诞生、发展的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给天津工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天津城市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备,为近代工业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大批北洋政府官员聚集也为工业提供了相当的资金,于是天津近代工业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这一时期设厂数量增加,大型工厂不断涌现,逐渐形成天津工业的体系。天津近代工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天津城市功能逐步完善,使天津城市进一步向近代化发展。 1914至1928年天津设立工厂数量统计表 年 份 设厂 总数 其中 中国 其中 外国 占历年设厂总数比重(%) 年份 设厂 总数 其中 中国 其中 外国 占历年设厂总数比重(%)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48 220 60 53 4l 45 43 54 47 219 59 50 37 35 42 481 l l 3 4 l0 l 63.9 l7.8 4.6 4.3 3.2 3.6 3.5 4.41922 1923 1924 1925 1926 1927 1928 合计  l07 80 297 48 64 58 68 1286103 77 292 43 63 56 65 12364 3 5 5 1 2 3 508.7 6.5 24.0 3.9 5.2 4.7 5.5 100.0资料来源:宋美云:《北洋时期官僚私人投资与天津近代工业》,《历史研究》l989年第2期及前引《旧中国时期外商在天津设厂行名录》等。 据上表,天津近代工业腾飞时期共新设工厂1 286家,每年平均建厂92家,速度之快,前所未有。这期间有两次建厂高潮,第一次是1915~1916年,两年建厂281家,占历年建厂总数的22.7%;第二次是1920~1924年,五年内建厂581家,占历年建厂总数的48.1%。两次高潮仅7年,建厂达862家,占历年建厂总数的70.8%,年均建厂1 22家之多。在两次高潮中,不仅设厂数量多,还广建大型工厂,当时天津的大型工厂几乎都是在这两次建厂高潮时创立的。第一次高潮时裕元纺织公司、久大精盐公司、三津寿星面粉公司、大成油漆颜料公司等兴起;第二次高潮时裕大、北洋、恒源、宝成4家纺织公司和大丰、福星、民丰等7家面粉公司创立。1925年全国有面粉厂123家,天津占9%。20年代初火柴业之生产进步显著,天津有4家大厂——北洋、丹华、东亚、中华火柴公司,总生产能力为每24小时,可出内装100罗(每罗为12打)者200箱。这些工厂资本雄厚,规模庞大,有近代化机械设备和较高的生产能力,是天津近代工业的主体企业。据1928年天津社会局的调查,在天津的中国城区(不包括租界区),共有中国人开办的工厂2l86家,资本总额约33OO余万元,其中制盐、碱、棉纱、面粉和火柴等l7家大型工厂资本额合计为29OO余万元,占资本总额的93.3%。另外各国租界内还有中外工厂3000多家。这一时期工业的发展,构成了天津以轻工业为主的格局。 天津是北洋政府官员的根据地,城市基础设施齐全,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又有各国租界的庇护,民国以后许多下野或失意的北洋政府官员都聚居这里,使天津成为北洋政府官员的大本营。他们以极大的兴趣投资于天津的工商和金融业,刺激了天津经济的发展。 北洋政府官员之所以从事经济活动,首先是他们拥有相当的财富。其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好时机,工商业和金融业利润丰厚,吸引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