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PAGE
-PAGE 6-
浅析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万源市青花学校 张宇慧
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21世纪的中国小学数学教育,正面临着信息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巨大挑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之一。《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从中可以看出,解决问题的教学更加关注问题的发现与提出、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处于一种核心地位,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也在思考,我的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的现状是怎么样的呢?而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发展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都需要一一研究掌握。本文旨在通过对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研究,以案例分析为主线来探讨数学教师应通过何种途径和方法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一、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现状分析
通过对2014年秋我校六年级数学期末测试卷(全市统一测试卷)质量分析,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简单推断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现状。随机抽查了30份试卷,在试卷中选择了教科书上未曾出现过的试题,即对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这种题型,没有可以直接套用的解决办法,必须通过自己仔细分析、积极思考,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最终解答。以部分问题解决情况作为样本,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其统计与分析情况如下:
问题1:填空
一个半圆的周长是15.42米,它的面积是( )。
本题的失分率为80%,70%的同学是因无从下手而放弃本题。
错例分析:从失分率可见,学生缺乏分析、变化数学问题的能力。在习惯的解题之中是已知半圆的半径或直径,求其周长。面对此题时,主动探索分析,尝试解决该情境下的问题的能力不足。
问题2:选择题
一辆公交车到A站时,先下去了1/5的人,又上了15人,这时车上比刚到达A站时还多3人,在刚到达A站时这辆车上有( )人。
本题的失分率为43.3%。分析可见,学生没能找到1/5所对应的人数。
问题3:操作题
在下面这个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扇形,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40平方分米,求这个扇形的面积。
画图的失分率为10%,计算扇形面积的失分率为73%,大多数同学是没有作答。
分析可见,其明显缺乏”变化化归数学问题的能力”,其表现就是无法从一种心理运算转向另一种心里运算,容易陷入陈规俗套的陷阱。
问题4:学校里已经修好了一个直径为6米的圆形喷水池,沿喷水池的周围还要修一条宽1米的环形水泥路,买的水泥一袋可以铺5平方米的路。铺完这条路一共需要打开多少袋水泥?
本题的失分率为30%。错例分析可见,一部分同学计算环形的面积时把直径当着半径看了,还有一部分同学在对待计算结果时,缺乏实际的生活经验,没能采用“进一法”取结果的近视值。
问题5:做一批零件,甲车间每天做60个,乙车间每天做全部的1/15,现在两车间同时做,当共同做完这批零件时,甲车间做的是乙车间的3/4,求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
本题的失分率为70%。绝大多数同学认为缺少条件,缺乏解答本题的信心,因而放弃了本题。
问题6:六年级400人参加数学竞赛,有120人得奖,得奖者的平均成绩比没有得奖者的平均成绩高25分。参加者的平均成绩是64.5分。得奖者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本题的失分率为83.3%。学生认为信息复杂,无法理清数量间关系。未能抓住问题,从已知信息中去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薄弱原因分析
1.知识基础不牢固。对实际问题的准确表征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学生只有具有牢固的基础知识才能辨别出不同性质的问题,否则分析梳理已知条件都是有难度的。因为当面对一个新的问题情境,知识的激活和重组不可避免,但实际问题是记忆中的绝大部分信息并未被激活调动起来。例如问题1,虽然学生掌握了圆及半圆的面积及周长公式,但是在面对这一问题时,记忆中的知识未能被激活,故而无法运用转化的思想,由顺向思维转向逆向思维算出半圆的半径,再去计算半圆面积。
数学问题解决的经验也有助于学生新问题的解决。当具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