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策略.doc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策略.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策略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策略 摘 要:数学问题的提出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提出提高小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提出 培养 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课程目标。数学问题的提出有利于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波利亚认为,在解题中适当的提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同样,在问题解决之后对解题策略及结果的反思,以及对结论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均能引发更多新问题,推动着深层次的思考。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笔者曾利用学生教育实习期对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现状进行了课堂调查。随机抽取了1~6年级六个班,分别选择了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等12节数学课进行了观察分析,发现各年级教师平均每节课提问数为37.05,也就是说教师几乎每分钟就提出一个问题,而学生平均每节课提问数为6.06。从这样的大致数量可以发现数学课堂以教师提问为主,而学生的提问能力相当匮乏。从学生的年龄及提问态度上看,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纪小,约束感不强,积极提问者居多,在整个低年级组中约占58%。随着年龄的增长,中高年级学生积极提问的比例明显下降,在整个学生中积极提问的学生比例仅为27%,约有6%左右的学生从不提问。调查发现不少学生都有这样的想法:提出问题是老师的事情,我们只管解答。还有些学生认为,老师只有先教才会提出问题。由此可见,当下的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淡薄,数学问题的提出能力较弱。 二、影响小学生问题提出的因素 学生的提问意识由于性格上内向害羞、心理上害怕老师批评、害怕同学笑话以及随着数学学习的深入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减弱等客观因素而呈现积极提问的学生比例下降。除此之外,影响学生提问能力还可以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两方面分析。 从学生的学习角度看,一些学生很少主动思考数学,根本不知问题是怎样产生的,更不知道哪些地方容易产生问题,直接导致了不会提问。另外,学生缺乏对已有知识的归纳总结,不善于利用元认知对学习进行检查和评价,不能恰当地提出问题。 从教师的教学角度看,教师在教学时一般更注重设计高质量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忽视了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师缺乏必要的提问策略,忽视了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发生与形成过程,忽视了对学生提问积极性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的不良习惯。 三、提高小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对策 根据对影响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因素分析,提高小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从课堂观察及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已经习惯于老师讲解数学概念,自行内化,或者拿到问题解答问题,如果让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提出问题,他们很难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不妨在教学中通过以下环节教给学生如何发现问题。 1.在知识的产生原因上引发学生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为了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一般根据知识结构的螺旋上升顺序,以旧知识引发新知识的学习。当进行数学概念教学和数学命题、法则教学时,学生很容易忽视概念之间的异同、数学法则的来龙去脉,即对某个知识是在什么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或派生出来的,或者与什么旧知识相关不熟悉,那么可以引导学生在新知识的产生原因上提问。例如,教学“小数加法”时,学生已学过整数加法,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有什么异同。学生通过对比提出:小数加法计算时不是末尾对齐相加,而是小数点对齐相加?显然,这一问题就是关于小数加法的算理,并且准确地刻画了小数加法这一新知如何在整数加法的基础上发展的轨迹。 2.在已有的探究结论中引发学生思考。 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有个体差异的,有些学生对于课堂探究的结论不能理解或者机械式地记忆,此类现象绝非个例。如果学生对某一事物究竟有哪些特征,说不出或者不能说完整说出,可以就此引导学生在此提出思维中打结之处。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在经历探索过程概括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可以着重让学生思考公式是怎么来的。这样,学生就需要回顾并且整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突出其中转化思想的具体运用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结论形成的过程,感悟基本的数学思想。学生通过对书本已有结论的探究引发的思考能帮助学生对结论获得的过程性有所感知,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与拓展。 3.在对问题的各种解答中引发思考。 在数学解题教学中,很多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是单一的,教师可以呈现一些一题多解问题,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解法与其他同学分享,引导学生对已有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