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禁止学生把手机带入校园倡议
关于禁止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的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越来越高,手机价格的越来越低,带手机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了。虽然学校明令禁止不让学生带手机,但由于学生多,管理难,因而屡禁不止。一旦学校查得紧,一些学生便采用捉迷藏、打游击的方法来逃避。有的将手机放在家中,等过了一阵子又带到学校。有些学生的手机被老师收走后,就软磨硬泡,哭哭啼啼。家长来到后,先是答应以后不让孩子带手机了,可过了一段时间后,仍然支持自己的孩子带手机,据说是为了联系方便。
一、佩带手机的原因
学生佩带手机,究其根本原因无外乎有以下几种:一是某种程度上为了方便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二是部分学生追求时尚,盲目攀比;三是个别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把兴趣转移到利用手机来玩游戏,发短信等。学生带了手机之后,会用它来做什么呢?用它来打发时光。怎么打发时光?可以玩手机游戏,可以发短信跟同学聊天——包括在课堂上。一些本来不好意思说的话,不好意思表达的感情,通过手机也好意思表达了,于是一对对朦胧中的少男少女在手机这个小小红娘的牵引之下,一来二去,迷糊麻木,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对学习也就更没有兴趣了,而对于所接触的诸如游戏、聊天、上网、恋爱之类的事情却是兴趣浓厚,难以自拔。手机为害,真是防不胜防啊?
二、使用手机的危害
1、影响学生道德品格
近年来,各类考试中学生用手机作弊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2004年高考,在湖北潜江、石首、南漳都发生了利用手机舞弊的事,再如电白高考舞弊案等。随着手机的普及与功能的增强,利用手机作弊现象日益增多,而且做得越来越巧妙,如将耳机绑在袖子里,考试时将手靠近耳机佯装思考,实际是在听通过手机传来的答案.女生则更方便了,有的干脆将耳机戴在耳朵上,再用长发遮住,监考老师很难发现。此外,学生打手机说谎也是司空见惯的事,特别是部分厌学的学生,明明在网吧玩游戏,他却谎称在学校复习功课.有的学生还以短信方式捉弄老师、同学等。无论是作弊、说谎还是发虚假短信,都是不诚信的表现,如不及时制止和正确引导,将会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带来严重危害。
2、危害学生心理健康
继网络之后,近两年在中学生中又出现新宠――手机短信。手机短信,是通讯领域的科技创新,为人们相互交流信息,传递情感提供了快捷而简便的现代手段.然而,这又是一个缺乏行为规范且隐秘性很高的“灰色地带”,人们在享受自由交流的同时,私欲放纵和道德失范等人性的弱点也由此显露。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学院的心理学家格伦·威尔森称,在80例临床实验中,在工作中经常发短信的人智商会降低10%,相当于一整天没有睡觉,而抽大麻后也只会下降4%左右。再者,短信内容一般都未经过滤,正处在“似懂非懂”阶段的中学生很容易被不健康内容吸引,误入歧途。此外,青少年使用手机还容易产生攀比心理,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
近期,央视及多家知名网站报道“手机涉黄”对青少年的危害,很多花季少年因为通过手机接受黄色短信,浏览黄色网站,收看黄色视频而无法自拔,荒废了学业。可怕的是有些中学生认为,转发条黄色短信给同学朋友,就像日常打招呼一样,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手机网络涉黄极具隐蔽性。孩子拿着自己的手机,想在什么地方上网就在什么地方上网,想在什么时候上网就可以什么时候上网,这种隐蔽性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大困难,等到弄明白手机的为害之处时,这个孩子的一生可能已经完蛋了。
3、扰乱课堂教学纪律
课堂上经常会有手机铃声响起,学生发短信,交头接耳地交流各自收到的有趣信息,打乱课堂秩序的现象时有发生。我校高二年级某班一名学生在上课期间玩手机,被年级主任发现后,不思悔改,还态度蛮横、语言粗鲁,实属荒唐。
4、影响学生身体健康
手机长期的辐射对学生的身体发育很不利。伦敦大学研究人类脑神经及细胞的盖尔教授撰文指出,让正常的白鼠连续接受4小时频率范围与手机辐射近似的无线电波辐射后,白鼠的脑细胞、DNA结构均有被破坏的迹象。另有研究表明,孩子在使用手机时,大脑中吸收的辐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兰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梁宣梅说,现在有很多青少年都在使用手机,以为这对身体没多大影响。其实,青少年的免疫系统比成人要脆弱,更容易受辐射影响。事实证明,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而频繁玩手机游戏也有可能使孩子耳聋,达到85分贝就有可能损害听力。
5、引发人身安全问题
由于手机品牌众多,质量良莠不齐,消费者难以辩别,再加上使用不当(雷雨天使用,长时间玩电游等),手机爆炸伤人的事间或发生。在一些地方,不法分子利用学生防范意识弱,反抗能力较小,专抢学生的手机。2005年4月22日下午,湘潭县一中高二学生朱磊在校园内行走时,被突如其来的雷电击中后当场身亡。事后,经法医鉴定,雷击竟然是由朱磊随身携带的小灵通引来的。2004年7月,一位16岁的加利福尼亚少女因手机突然在衣服口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