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第十六课《云南歌会》导学案.doc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第十六课《云南歌会》导学案.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第十六课《云南歌会》导学案

八下语文导学案 课题:云南歌会 (2课时) 姓名: 班级: 组号: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的词语。 2.感知文章内容,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3. 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 )西 譬( )喻 糯( )米 蹲( )踞 忌讳( ) 酬( )和 铁箍( ) 熹( )微 2.根据解释写词语。 ( ):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忌怕而隐避。 ( ):形容直往上升。 ( ):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 ):快活的样子。 ( ) :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 ):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3.作者作品,写作背景。(参看点拨127页)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感知歌会: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在什么地方写了哪三种形式的歌会?并说说理由。(用四字短语回答) 2、说歌会: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歌会读一读,并结合具体段落、句子说说你喜欢的原因。(小组讨论) 3、赏歌会:(1)从文中你感受到云南美在何处?结合内容说说理由。 (2)文章虽是为云南的歌会而写,却用大量的笔墨写了云南的人、云南的景、云南的情,这样写,你能从文中感受到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三、问题探究,分析人物刻画方法 1.在三种不同形式的歌会中,作者都进行了细腻的人物刻画,请跳读课文,划出三处人物描写的句子。看看作者分别写了哪三种人? 2.在三个歌会中,作者重点刻画这三种人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3.作者在对这三个人物进行描写时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通过对三种歌会中人物的细致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人物描写时的哪些启示呢? 四、拓展比较,学习人物描写方法:1.在云南歌会中,作者抓住人物外貌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三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么?同样是描写外貌,却能有不同的写法呦。分组讨论,请比较下面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沈从文《边城》) 2.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人物描写方法,在刻画人物方面你又得到哪些启示呢? 五、讨论问题 1.请学生在文中画出描写自然环境的语句,并分析在这里景色的美丽,鸟的婉转啼叫和人的美丽,歌的优美如何交融在一起的? 2. 课文第四段,用许多笔墨描写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写“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唤侣”,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课堂训练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即物起兴(???? )?? 龙吟凤哕(???? )?? 招lái顾客(????? )?? 合zhé押韵(???? ) 二、填空。(3分) (1)《云南的歌会》是从《????? 》一文中节选出来的,课文主要写了?????????、?????????、???????? 三个歌会场面。作者是现代作家???????,他的小说名篇有《?????? ?》等。 三、阅读下面各语段,回答问题。(45分) 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比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A (引用经典著作作为论证的依据),当事人照例心中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 B (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于是轻轻的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