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全省钉螺调查技术指导组成员.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省钉螺调查技术指导组成员.doc

PAGE \* MERGEFORMAT12 安徽省钉螺调查实施细则 为进一步掌握全省钉螺分布情况,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国家卫计委疾控局《全国钉螺调查方案》要求,为确保我省钉螺调查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调查范围 全省血防区9个市的51个县(市、区)。对历史有螺环境、现有钉螺环境、可疑钉螺孳生环境进行调查。 “历史有螺环境”是指近2年内连续开展钉螺调查均未查到钉螺的环境,或轮查末次未查到钉螺的环境。“现有钉螺环境”是指近2年内开展钉螺调查且查到钉螺的环境,或轮查末次查到钉螺的环境。“可疑钉螺孳生环境”是指与现有钉螺环境毗邻、水系相通,且具备钉螺孳生条件的环境。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 (一)钉螺孳生环境调查。 1.调查对象。从各县(市、区)历年防治资料、资料汇编、血防志等收集和整理螺情信息,以历史有螺环境、现有钉螺环境、可疑钉螺孳生环境为调查对象。原则上沿用以往“环境”分类的方法对各个“环境”逐一登记,但也鼓励对一些“环境”进行合理的合并或拆分,并按照编号规则进行统一编号。 2.环境编号。对每个环境进行标准化编号,相关信息填写至表1。钉螺孳生环境编码为13位数。其中,第1-2位为省级国编码;第3-4位为市级国编码;第5-6位为县级国编码;第7-8位为乡镇级国编码;第9-10位为行政村编码,统一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行政村编码;第11-13位为环境顺序号。编码的前10位是固定的国编码,因考虑到行政区划的变更,此次调查的环境编号全部按照调查当时最新的国编码进行。环境顺序号必须是3位,空间/地理上相邻的环境,序列号也相邻。 3.基本信息的采集。通过查阅资料和现场调查,了解钉螺孳生环境基本信息及演变情况,填写至表2。根据环境演变情况可将钉螺孳生环境分为:Ⅰ类环境,即现有钉螺环境;Ⅱ类环境,即孳生环境未改变且具备钉螺孳生基本条件的历史有螺环境;Ⅲ类环境,即孳生环境改变但仍具备钉螺孳生基本条件的历史有螺环境;Ⅳ类环境,孳生环境彻底改变且不具备钉螺孳生基本条件的历史有螺环境;ⅴ类环境,可疑钉螺孳生环境。 4.地理信息的采集。地理信息采集有2种方式,一是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现场记录;二是借助谷歌地球等电子化地图平台绘制。 通过现场调查,以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记录每个孳生环境的地理信息。对沟渠、田埂等线状分布的孳生环境,沿起点到终点记录线状地理信息;对水田、洲滩等面状分布的孳生环境,则沿孳生环境周围走一圈,记录环线的地理信息。 现场难以完整采集地理信息的孳生环境,应采集一些关键拐点的经纬度。对于线状分布的孳生环境,至少要记录起点、终点及中间2个拐点的经纬度;对于面状分布的孳生环境,至少记录孳生环境边缘上4个具有代表性拐点的经纬度。然后,利用采集到的关键拐点数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平台,在数字地图(如高清航拍图片)上电子绘制面状孳生环境以获取完整的地理信息。所有测定的经纬度用度(°)为单位,至少保留小数点后五位数,坐标系统采用WGS84。 原则上一县一图,图中可以包含多处环境。对于现场能够通过GPS绘制的环境,可将该环境地理信息导入到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与在该平台上绘制的环境一并保存。图以“省+市+县”名称命名,其中的环境则以唯一编码命名。 (二)钉螺分布调查。 1.调查范围。对历史有螺环境、现有螺环境、可疑钉螺孳生环境进行螺情调查(包含林业血防抑螺成效提升改造试点区域)。 2.调查方法。 现场调查 以登记的环境为单元进行钉螺调查。历史有螺环境、可疑钉螺孳生环境先采用环境抽查法调查(调查框数不少于按照系统抽样法查螺应调查框数的20%),查获钉螺后再采用系统抽样法调查;现有钉螺环境直接利用系统抽样法调查,如未查到钉螺再利用环境抽查法调查,查螺框数应为系统抽样框数的20%以上。对于河道、沟渠、田埂等线形环境,沿水线在两岸每隔5米或10米等距离设框。对洼地、水塘等环境,在沿周边每隔5米或10米等距离设框。对田地、垸内滩地等面状环境,每隔5米或10米设置若干平行的调查线,各调查线每间隔5米或10米等距离设框。对于江湖洲滩环境,小于20万平方米, 按照20米×20米框线距系统抽样全面调查;大于或等于20万平方米,按照50米×30米框线距系统抽样,调查至少500框,同时结合环境抽查对剩余环境进行调查,以确定钉螺分布面积。 在钉螺调查过程中,对所有开展调查的环境均应记录当时的环境类型、植被类型等信息,使用唯一环境编号命名照片文件。此次调查要求对每个调查环境都要拍摄一张数码照片,照片能够反映该环境的概貌,不要局部特写。照片像素不做特殊要求,但要保证一定的清晰度。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