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二复习资料.doc-浙江大学
2014学年
春学期
厚德载学 慎思笃行
浙江大学丹青学业指导中心
学术大礼包
科目:微积分II
出版单位:丹青学业指导中心
关注丹青学指后续活动:汉字英雄大赛~意想不到的惊喜在等着你!具体情况请关注丹青学指微信号
出版时间:2014年4月
微二应考版
声明:首先,此份资料在编写时仅参照了08-09春,09-10春,10-11春,11-12春四年(其中11-12年卷题号按在试卷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的微二试卷,可能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望请见谅。其次,本资料作为一份应考版资料,并未全部包含书中微二部分的全部知识点,仅对往年常见考点进行分析叙述。如果您发现此份资料中存在错误,欢迎批评指正。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也欢迎大家来学指办公室(丹3-105)答疑。
第一部分 矢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一、矢量的运算
1、矢量的模
矢量a的模用∣a∣表示,模的几何意义是矢量的长度。
坐标表示:∣a∣=a12+a22+a3 2
2、数量积
矢量a、b的数量积记为a·b,设a,b夹角为θ,则a·b=∣a∣∣b∣cosθ。
数量积运算定律:交换律,结合律及左右分配率。
定理:a·b=0等价于a⊥b
坐标表示:a·b= a1b1+a2b2+a3b3
3、矢量积
矢量a、b的矢量积记为a×b,设a,b夹角为θ,则∣a×b∣=∣a∣∣b∣sinθ。
a×b的方向由右手定则判断。(右手定则:矢量积方向必须与原矢量a、b方向成右手系)
矢量积运算定律:a×b=-b×a 以及左右分配律。
定理:a×b=0等价于a∥b
坐标表示:a×b=ijka1a2a3b1b2b3
∣a×b∣的几何意义为以a、b为临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4、混合积
三矢量a、b、c的运算a·(b×c)成为a、b、c的混合积。
坐标表示:
定理:a、b、c共面等价于a·b×c=0。
坐标表示:a·b×c=a1a2a3b1b2b3c1c2c3
几何意义:∣a·(b×c)∣为三矢量a、b、c构成的平行六面体的体积。
定理:1、顺次轮换混合积中三个矢量,混合积不变。
2、任意对调其中两个矢量,混合积绝对值不变。
此部分可结合08-09春第2、5题,09-10春第1题,10-11春第3题加深理解
二、矢量的应用
定理的证明首先要进行矢量化,再将矢量的计算和几何意义(如a·b=0等价于a⊥b)进行关联来达到证明定理的目的。
勾股定理的证明:
证明:???a=AB,b=AC,c=BC 则c=b-a
(b-a)2=b2-2a·b+a2=c2
∵a,b=π2 a·b=∣a∣∣b∣cosπ2=0
a2=∣a∣2 ∴∣a∣2+∣b∣2=∣c∣2
余弦定理的证明
与上文类似,(b-a)2=b2-∣a∣∣b∣cosθ+a2=c2
θ=arccos(∣a·b∣∣a∣∣b∣)
此部分可结合11-12第1、10题加深理解
三、平面及直线方程
平面与直线均有两个基本量。对于平面是法向量和定点,对于直线是方向向量和定点。前者都是确定平面或直线的走向(二维直线的走向我们称之为斜率),后者确定位置。把握住基本量,就把握住方程的本质。
1、平面方程
点法式:Ax-x0+By-y0+Cz-z0=0
其中平面法向量为n=A,B,C; M(x0,y0,z0)为平面上一点。
一般式:Ax+By+Cz+D=0
截距式:xa+yb+zc=1 a、b、c为平面在Ox,Oy,Oz轴的截距。
2、直线方程
点向式:x-x0l=y-y0m=z-z0n 其中直线方向向量为n=l,m,n;M(x0,y0,z0)为直线上一点。
一般式:A1x+B1y+C1z+D1=0A2x+B2y+C2z+D2=0
两点式: x-x1x2-x1=y-y1y2-y1=z-z1z2-z1 M1x1,y1,z1 M2(x2,y2,z2) 为直线上两点。
点、线、面位置关系
(1)定点到定直线的距离:
设L: x-x0l=y-y0m=z-z0n ,P1x1,y1,z1 P0(x0,y0,z0) v=(l,m,n)在直线上,
则P1到L的距离为h=∣pp0×v∣∣v∣
(2)定点到定平面的距离:
设平面π:Ax-x0+By-y0+Cz-z0=0,P1x1,y1,z1
则P1到平面距离h=∣Ax1-x0+By1-y0+Cz1-z0∣A2+B2+C2
若平面采用一般式方程,h=∣Ax1+By1+Cz1+D∣A2+B2+C2
(3)过定点和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的方程:
取已知直线的方向向量v(l,m,n),再利用定点和方向向量通过点法式求新直线方程。
(4)过定点和定直线的平面方程:
设点P1x1,y1,z1,直线L: x-x0l=y-y0m=z-z0n。
则P0(x0,y0,z0)在直线上, P1P0×v 即为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docx VIP
- 明清时期女性文学的传播--以环太湖流域家族女性为例.pdf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手册.教程分析.doc
- 工业工程理论在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的应用工业工程专业论文.docx
- 岛津气相色谱仪GC-2010Plus用户指南 中文操作说明书.pdf
- 百傲化学: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招股说明书389.docx
- 2025年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第二保修分公司员工岗位规范考核管理实 完整版.pdf VIP
- 肺炎教案设计(内科学五年制第七版大学授课教案设计呼吸内科).pdf
- 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管理课件培训课件(课件-46张).ppt VIP
- 五卅运动ppt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