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湘教版必修1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

湘教版必修1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湘教版必修1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  PAGE 4 页 共  NUMPAGES 4 页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学案导学 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①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a) 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出现在海洋中的单细胞生物(原核细胞生物)。距今约14亿年前,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真核细胞生物,真核细胞生物出现以后,生物的演化进程明显加快。植物依次经历了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及被子植物时代;动物依次经历了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及人类时代。 ②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和环境突变对地球生物的生存威胁(b) 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 (1)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使大量的自由氧释放到环境中,改变了大气的性质,促使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对地表环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2)真核细胞生物出现以后,因为藻类的光合作用效率大大提高,从而加速了自由氧在海洋和大气中的积累,也使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大大减弱,扩大了改善了生物的生存环境。 (3)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由此揭开了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的序幕。 (4)生物促进了自然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联系了无机界和有机界;改变了水的化学组成,改造了水圈;改变了原始大气成分;参与了沉积岩的形成,加速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从而使地理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环境突变对地球生物的生存威胁:地质历史时期环境变迁的重要标志是生物进化和环境灭绝。古生代末期(如三叶虫)和中生代末期(如恐龙),是地质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拓展提示]绿色植物对地理环境发挥的独特作用:(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保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净化了大气;(2)绿色植物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生态条件,保障农牧业高产稳产;(3)城市绿地具有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声、美化环境等作用。 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①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a) 人类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人类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使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并且能够有意识地提高这种适应和改造的能力,这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地理要素的最显著特点。因此,人类又是地理环境中非常特殊的要素。人类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也愈来愈大。 ②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b) 作为人地关系的主导因素,人类既可以通过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改善环境,开发资源,造福于社会,又能给自然环境带来各种破坏,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因此,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 [拓展提示]分析全球性环境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空洞、全球变暖等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分析我国沙尘暴天气多发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b) 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具体表现为:(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3)某一要素的变化,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②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a) 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这些地理要素并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 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大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如海洋与陆地之间的关系。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岩石圈、土壤圈等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和生物循环联系在一起。 小尺度范围而言,某一要素的变更容易对其他要素产生连锁反应,导致整个环境的变化。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形成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系统。系统内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可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如决定我国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主导因素是水,西北地区的植被、地貌、土壤以及河流特征都与干旱的气候相一致。 在各地区内环境要素之间有一种协调或平衡关系。如果某个要素的变化超过了其限度,就会导致彼此间的不协调或不平衡,有时甚至带来环境灾害,因此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环境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这一问题。 4.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①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a) 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人类活动,其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