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火炬手的极地人生.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奥运火炬手的极地人生.doc

PAGE  PAGE 6 奥运火炬手的极地人生   2008 年5 月31 日,北京奥运圣火开始了武汉站的传递。在208 位火炬手中,有一位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他是武汉火炬手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他是中国第一幅南极地图――长城站地形图的测定者;他是中国第一个南极地名――长城湾的命名者;他是将中国测绘标志设在北极点进行大地测量的第一人……他,就是被称作“中国极地测绘开拓者”的科学考察专家鄂栋臣。      奥运圣火,传递着他的自豪         当奥运圣火从鄂栋臣的手中传递出去,再也没有什么语言能够表达他此刻的心情。在这个举国同庆的圣火传递过程中,鄂栋臣所得到的和所付出的,远远超乎了我们的想象。   2007 年10 月,鄂栋臣被联想提名为奥运火炬手。当时正在外地出差的他,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但毕竟只是提名,他也不敢抱有太大??望,只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锻炼身体,养精蓄锐。每天傍晚,鄂栋臣都会花一两个小时在校园内锻炼,希望最终能够得到这个传递圣火的机会。终于,2008 年4 月,鄂栋臣被北京奥组委正式确定为奥运火炬手。此时,离火炬在武汉的传递还有一个多月。虽然传递火炬时每人所跑的路程并不长,但是鄂栋臣不敢怠慢。作为武汉火炬手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他更希望自己能以最饱满的状态迎接那激动人心的时刻。为此,这位节俭的老人买了生平最贵的一双名牌运动鞋,为在火炬传递的那一天穿。   日历终于翻到了2008 年5 月31 日。这一天,武汉的街头人山人海。火炬传到哪里,人群就涌到哪里。欢呼声、加油声、击鼓声,声声振耳。第205 号火炬手鄂栋臣也早已在亲朋好友的簇拥下做好了传递的准备。尽管从接过204 号火炬手手中的圣火,到把圣火传递给下一个火炬手,只花了短短的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但这无疑是鄂栋臣此生最激动的时刻。因为自豪,更传递着中国人的骄傲。他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更为自己是一名火炬手感到自豪。   鄂栋臣被定为火炬手,因为他有着常人没有的经历,他为中国做出了常人没有做出的贡献。一个中国极地测绘事业的领军人物,他的经历也是曲折中穿插着离奇,朴实中展现着激扬。      艰苦岁月,磨砺了他的意志      1939 年,鄂栋臣出生在江西省广丰县一个偏远的农村。生逢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乱时期,父亲死于敌人刺刀之下,他从小就放牛砍柴,用稚嫩的肩膀挑起生活的重担。甚至连生存都成了问题,更别谈上学读书了。1949 年,他的家乡解放了。那一年的鄂栋臣10 岁,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学校。解放初期,虽说他能读书了,但是生活条件依然艰辛。鄂栋臣是在早晚放牛白天上学中完成了自己的小学学业。在母亲的支持下,鄂栋臣又读完了初中和高中,1960 年,他考入了武汉测绘学院。从此便与测绘结下了不解之缘,也开始一步步走向测绘事业的高峰。无论是毕业后留校任教的几年生活,还是1970 年开始的6 年军队教员生活,抑或是再回测绘研究岗位,对工作的兢兢业业是他不变的追求。正是这种一丝不苟的研究态度,让他有了与极地亲密接触的机会,也是他铸造辉煌的开始。         极地之行,铸造了他的辉煌      1984 年,我国要开始独立自主远征南极创建中国科学考察基地。为满足考察,急需“测绘尖兵”提供建站的各项测绘保证。当时,国家测绘局指定鄂栋臣负责整个测绘考察方案的制定。他凭借自己的多年研究及经验提出了利用卫星多普勒定位系统确定站位置和建站工程放样方案并获得通过。   南极,那个神圣而又遥远的地方,让人在向往的同时又多了几分恐惧。素有“寒极、冰极、风极”之称的南极,常年风雪交加,气温极低。去这样的危险之地又怎能让人放心?但是,任凭家人的阻拦,朋友的劝说,都阻止不了鄂栋臣那颗坚定的心。1984 年11 月20 日,鄂栋臣和队员们肩负着中华民族的使命,乘着“向阳红10 号”,踏上了我国首次科学考察南极的征途,同时也开始了自己首次远赴南极大陆的壮举。在这光荣之旅的背后,又有谁曾想到,他早已在“生死状”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又有谁曾想到,船上早已为他们准备了不测之需的装尸袋。   尽管鄂栋臣和队员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危险还是不期而至。在那个被称为沉舟墓地的德雷克海峡,鄂栋臣乘坐的科学考察船“向阳红10号”遭遇了12 级台风。这对考察人员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向阳红10 号”在巨浪的侵袭下显得那么无助,如一叶扁舟在巨浪中沉浮。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鄂栋臣所想到的竟然是如何保护那价值几十万美元的仪器。幸运的是,在队员们共同努力下,他们终于度过了难关。   经过一个半月漂洋过海、远渡重洋的艰难历程,他们终于到达了南极。穿过德雷克海峡,就是南极的天地了,那里的天空有厚厚的云层,一束阳光穿过云层缝隙,洒在远处的冰山上,金光闪耀,就像到了天边。考察队员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