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综述栏目论文模板-特种油气藏
PAGE \* MERGEFORMAT 13
收稿日期改回日期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CO2驱油与埋存关键技术”(2011ZX05016-006)
作者简介:罗二辉(1985-),男,2008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专业,现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油气田开发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CO2驱油提高采收率与碳封存研究。
中国油气田注CO2提高采收率实践
罗二辉1,胡永乐1,李保柱1,朱卫平2作者不能超过五个人,
(1.中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
2. 中油吐哈油田分公司,新疆 哈密 839009)
地址标注注意项目要标全,标点和格式正确
摘要:在调研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详细综述了中国油气田50多年的注CO2提高采收率实践。首先依据中国各大油区公开发表的文献实验数据,从室内机理实验统计CO2驱油关键技术参数,对比分析原始地层压力与最小混相压力。其次,根??不同储层类型,总结了国内在低渗透油藏、高含水油田、复杂断块、稠油油藏、碳酸盐岩油藏及煤层气等储集层开展的注CO2矿场项目。现场试验结果显示,提高采收率幅度为1.07%~6.00%,换油率为0.98~2.49t/t。最后结合矿场经验及存在问题,提出CO2驱油技术攻关方向。摘要是对全文内容的高度总结,能够客观反映论文的研究方法、目的、结果和结论,以第三人称的形式编写,字数200~300字。
关键词: 注CO2;最小混相压力;混相驱;提高采收率;换油率
中图分类号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标注
:TE357.7 文献标识码:A
引 言介绍相关的研究背景,引出正文研究内容
美国注CO2采油已有50多年的历史,最初只是为了提高原油采收率,近年来随着CO2温室效应导致的气候变化,地质埋存被作为温室气体减排的一种有效手段受到环保人士和油气工作者的高度关注。中国政府在2009年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减排目标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保证承诺的执行受到法律和舆论的监督[1]参考文献按照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依次标注,以“[1],[2]…”形式注明在文中的引用处,并与文后参考文献一一对应。
。研究CO2驱油与埋存这一双赢技术凸显重要,中国在注CO2驱油机理实验和矿场先导试验方面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1965年首先在大庆油田开展了注二氧化碳水小规模的先导性试验,提高采收率7.8%。1986年谢尚贤针对大庆油田早期开发的萨、喇、杏油田已进入中高含水期阶段这一情况,论证了CO2非混相驱油的可行性和技术界限[2]。2006年国家科技部批准“973”计划“温室气体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资源化利用及地下埋存”,CO2提高采收率及地下埋存研究进入崭新阶段[3]。“十一五”末吉林油田建成了中国第1个含CO2天然气藏开发及CO2驱油与埋存一体化系统,目前,正在进行年产油50×104t规模的CO2驱项目工业化推广,预计提高采收率13.8%,该项目是中国第1个CO2驱工业化推广项目,将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4]。本文根据公开发表的文献,总结了中国不同储层类型注CO2实践,分析了矿场存在的典型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为加快发展注CO2技术梳理出可供借鉴的经验。
1 室内机理室验研究
CO2在温度高于临界温度和压力高于临界压力的状态下,处于超临界状态,其性质会发生变化,密度接近于液体,黏度接近于气体,扩散系数为液体的100倍,具有较大的溶解能力。与注水开发相比,气体比水具有更小的分子尺度,气体分子也更容易进入低渗透储层,解决了低渗透油藏不易注入的难题;与注N2、烟道气、空气等相比,CO2在油藏条件下容易达到混相或近混相,降低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微观驱油效率原则上可达100%。通过细管实验、岩心驱替等室内实验多年攻关,确定了中国大庆、胜利、大港、江苏、吐哈、长庆等油田的最小混相压力和提高采收率幅度等关键数据。通过大量文献研究,得出中国典型区块原始地层压力与实验测得最小混相压力,结果见图1[5-9]。
图1 中国典型区块原始地层压力与实验测得最小混相压力对比本刊采用彩色印刷,因此,要求来稿中图尽量用彩图,要求图要美观,且注意清晰度。图中坐标轴上要标明量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用/分隔。图尺寸要适中(较小的图宽不要超过7.8厘米,较大的图宽不要超过14厘米),字号用小五号或六号宋体。另外,图不能太多,要求只保留必须的。图统一编号:图1、图2……,并在正文中标明引用处。此外,图和图题要组合在一起,进行适当的排版。
1.1 大庆的萨南东部过渡带、榆树林和龙虎泡等油田注CO2驱油实验
大庆油田萨南东部过渡带最小混相压力为25.4MPa,高于油层破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量.ppt.ppt
- 纯铜双绞线-中国庄河.doc
- 粘土心墙坝.ppt
- 红楼梦中的石榴花.ppt
- 红领瓣足鹬中名.ppt
- 练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ppt
- 管道内风速及风量的测定.ppt
- 系统组成——报警探测器.ppt
- 组合体.ppt-机械制图.ppt
- 组员-大同大学教学发展中心.ppt
- 2025年邮轮旅游市场深度分析与产业发展趋势报告.docx
- 2025年数字文化与娱乐产业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docx
- 2025年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与患者满意度调研报告.docx
- 新型抗菌药物研发进展与耐药菌防控策略创新路径研究报告.docx
- 绿色物流包装技术绿色物流包装设计创新市场应用案例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基因检测技术在个性化医疗产品研发中的应用与市场前景研究报告.docx
- 卫星通信技术在紧急医疗救援中的卫星通信技术保障与应用报告.docx
- 医疗人才培养体系现状剖析:2025年改革与创新实践.docx
- 2025年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车身设计轻量化材料研发与应用报告.docx
- 2025年合规科技在跨境业务市场拓展中的应用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