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副刊承载和体现的文化变迁.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报纸副刊承载和体现的文化变迁.doc

PAGE  PAGE 9 报纸副刊承载和体现的文化变迁   在现代报纸四大构件――新闻、评论、副刊、广告――之中,副刊的新闻学价值和文化史意义是最独特的。这种独特性是与副刊自身品质与特性紧密相关的:在上述四要素中,新闻、评论和广告都有相对固定的行文规范和写作格式,在作为“报纸组成要素”的同时,这三者也是一种相对成熟的、相对独立的、范式化的“文体”。与之迥异的是,副刊则完全不具备这样的文体特征和独立价值,仅仅在“报纸的构成要件”这一点上,副刊具有活的文本意义。同时,尽管副刊的编辑写作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一定的规范可鉴,但这些规律和规范更多的是经验的归纳,而不太具有演绎功能,因而不构成一种成熟的范式。这些特点,形成了副刊在实际运作与学术研究中的“落差”:   一方面,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副刊就参与构建并推动着地区和民族文化的发展,相对于其他三个要素,副刊是最能体现报纸文化个性、区域文化特色和民族文化品质的构件。这一点,无论中外,概莫能外。读者对报纸鲜明的“个性”的把握,往往就首先来自对副刊的阅读。   另一方面,在专业教学和学术研究中,副刊却地位尴尬。在专业教学中,作为有相对固定规范的“文体”,新闻和评论的写作、编辑、评价已经在新闻学的教学中形成一整套完善的体系,每个新闻学系的学生和从事相关工作的从业人员,都可以相对简单和方便地获取有关于此的完整的知识。而随着现代商业的快速发展,在充分借鉴和利用大众营销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诸多学科资源的基础上,“广告学”甚至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同样作为报纸的基本构件,副刊不但没有相对独立和完整的教学体系,在相关学术研究(如新闻学)中,副刊也往往孤单地待在被遗忘的角落,成为学术史上的不在场者。   然而,既往学术研究的经验告诉我们,学术研究对象的缺席往往并不意味着其本身没有学术研究和反思的价值,而仅仅囿于研究者的研究视角的盲区。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我国第一本论述报纸副刊学的专著,姚福申、管志华合著的《中国报纸副刊学》(以下简称《副刊学》)确实具有打破盲点的开创性的意义。      《副刊学》的学术史意义      《副刊学》全书共13章,另有绪论、附录。作为“副刊学”的开山之作,作者在有限的篇幅里,尽可能全面地从“纵”“横”两个角度,对涉及副刊的相关问题一一作了简明扼要的论述。   从“横”的方向上(也就是共时性角度)看,作者在第一至第三章中,分别清楚地阐述了有关副刊的基本问题,包括“副刊的概念和类别”、“副刊在现代报纸中的地位”以及“报纸副刊的基本文化特征”。当现代意义上的“副刊”刚刚出现的时候,刘半农就曾经问过这样的问题:   报纸上为什么要有个副刊这个问题是谁也回答不出的。不过好像“报谱”上写着,有报必有副刊。   如果说刘半农彼时以北京大学教授身份兼任《世界日报》副刊编辑,带有“玩票”性质,使之无法更深刻地体认“什么是副刊”和“为什么要有副刊”这两个基本问题的话,那么80多年后,在报纸副刊蔚为大观,专业编辑数以万计的今天,这两个基本问题依旧困扰着业内人士则尤应引发学者和业界的反思。正是基于这种反思,《副刊学》的作者穷数家之言,尝试着回答了上述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副刊这个人言人殊的研究对象,作者没有试图简单地给出一个“定义”,而是在分析了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副刊的四种形态(“刊中刊”“报中刊”“报外刊”“刊外刊”)和两大类型(综合性副刊、专门性副刊)的基础上,罗列前人所下的代表性定义,一一指陈优劣,从中表达本书对于“副刊是什么”这个根本性问题的看法。这种研究方法,是基于研究对象特殊性质的考量,是审慎严谨的。继而,作者又总结了报纸副刊“多样化”“时鲜感”“袖珍式”“消闲性”“大众型”“地方特色”的基本文化特征。   历来的报人,多强调副刊编辑“文无定法”,刘半农就说:   副刊应当怎么样办这可没有什么准儿;办的人要怎么办,就怎么办。   名报人姚苏凤也认为:   副刊的个性是“无定型的”。我不想说“要些什么文章”;我只想说“好的文章都要”。   对业界先进类似的经验总结,《副刊学》的作者一方面保有足够的尊重和谦逊,另一方面也强调,对前人的不盲从和超越。因此本书从传播学等现代社会科学中汲取营养,从功能互补、独立特质的相对性、角色转换等理论出发,对副刊在现代报纸中的地位做出了论述,其结论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前辈报人和学人经验总结中明显的知识结构失衡的缺憾。   此外,作者注意到,尽管几乎所有前辈报人都有过副刊编辑、写作和经营的宝贵经验总结,但失之零散,不成体系,作者之一长期从事报刊采写和编辑工作,在参阅前人论述和总结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副刊学》用三章的篇幅,分别系统论述了“读者心理与报刊对策”、“副刊的编辑艺术”、“副刊文体写作探讨”三个实务性问题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