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星戴月抚琴吟.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披星戴月抚琴吟.doc

PAGE  PAGE 9 披星戴月抚琴吟   在戏剧舞台上我已经生活了45年。这是我学习戏剧艺术的45年,也是我回报社会,服务百姓的45年。   ――戴月琴      1950年中秋节戴月琴生于艺术世家。父亲戴剑秋是三十年代电影明星,母亲梁树勤曾是长影的化妆师。1964年14岁的她以一曲“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考入中国评剧院60届学员班插班学习。1965年中国评剧院排演《阮文追》时,她首次与戏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马泰同台,扮演剧中的阿蕾。由于她学习刻苦,扮相俊俏,嗓音甜润,新凤霞与琴师徐文华都很喜欢她,为她说戏、教唱、吊嗓子。   1978年中国评剧院复排传统剧目《刘巧儿》,戴月琴在老师新凤霞和导演夏淳的精心传授指导下,成功地塑造了刘巧儿的艺术形象。该剧在城乡先后演出150多场,中央电视台录制后在全国播出,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戴月琴成为评剧爱好者最喜爱的评剧演员之一。   戴月琴现为国家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专家特殊津贴。她历任中国评剧院院长助理、二团团长、青年团团长兼书记、北京市第十次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市政协委员等职务。现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表演学会理事、北京市评剧艺术发展促进会常务理事、市民族联谊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港澳台侨妇女联谊会理事、北京市丰台区文联副主席、北京市丰台区戏剧协会主席、首都企业家书画院院士等职。   采访戴月琴,是一个主动又被动的过程。主动是因为我们通过已故琴师、著名评剧作曲家、新派艺术教育家徐文华先生外孙的关系,很多次电话预约才得到她的许可。被动是因为整个采访过程戴月琴总是能少说就少说。   “不好把我写得太好了,低调一点,做人要踏实一点。”她这么嘱咐我。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40多年来,戴月琴刻苦学艺练功,深入生活,博采众长,观摩、学习、吸收各个剧种的精华,先后以新派风韵和花月仙派风格主演了《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三看御妹》、《凤还巢》、《意中缘》、《狐仙小翠》、《杀狗》、《打神告庙》、《小二黑结婚》、《痴梦》、《天地缘》等经典新派剧目。其主演的《狐仙小翠》获1982年度新创作剧目优秀表演奖《花为媒》获1984年度中青年调演表演奖,《凤仪亭》获1986年度新剧目调演主演奖。   在戏剧艺术上获得一个接一个成就的戴月琴总是牵挂着远离艺术的平民百姓。响应中宣部、文化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组织文化下乡活动的通知》号召,1994年至2002年,她担任北京市燕山情艺术团(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民族情艺术团(市委统战部)和北京文化下乡演出团(市委农工委)的团长,开展组织文化下乡活动。下乡演出,困难很多。尤其是进入偏远的深山区演出,条件更为艰苦,往返要走几百里山路。戴月琴的心脏不太好,曾动过手术,还患有低血压、颈椎病等等,加上身体缺钙体质差,这长年累月地折腾,真是有些吃不消。可是作为团长,每到一个演出地点,戴月琴顾不上一路的颠簸劳累,一下车就带人去选择演出场地。她总是从实际出发,因陋就简,确保场地宽阔,注意观众安全,尽量不给当地群众增加负担。山区演出,既无剧场,又没有舞台,戴月琴就与演员们一起,利用打麦场,土台子,河滩大坝,学校的领操台,或将几辆卡车拼在一块儿当舞台。春夏秋三季还好对付,到了严冬季节困难可就多了。刺骨的寒风,就像刀子似的,把脸刮得生疼。如果是相声、歌唱演员,可以穿厚实一点儿,可作为评剧演员的戴月琴,为了让山区老乡亲欣赏到戏剧优美的艺术形象,她总是身着薄内衣,外穿合体戏装,包着大头,坚持彩唱。用她的话说:“那时常常是冻得鼻涕过‘河’,只有趁转身的时候抹一把又接着唱。有时一阵大风刮来,能把声音噎回去,根本站不住脚。可看到台下观众的那份热情,顿时觉得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   戴月琴初到“送戏下乡演出团”任职时,不少人对她的举动不理解,说她是冒傻气,白白地浪费艺术青春。有的劝她:“月琴,你是国家级演员,艺术功底扎实,容貌出众,身段又好,还学过影视剧导演,正值黄金艺术时期,你应朋友之约去拍电视剧,保准名利双收。干嘛偏偏吃那份儿苦?受那份罪?”尽管当时戴月琴确实有过思想斗争,但她最终还是选择了送戏下乡。因为她亲眼看到边远乡镇山村农民生活的艰苦,亲身感受到了山区人民对文化艺术的渴望。是的,那里有广阔的天地,那里有最好的观众。人民需要艺术,艺术离不开人民,就像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个享受国务院政府专家特殊津贴的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一个全国评剧最高艺术殿堂――中国评剧院的“名角儿”、“大腕儿”,正值艺术青春的旺盛时期,却不迷恋首都的大剧院、现代化的舞台,而是长年累月地巡回演出于远离京城的山区乡村,为渴求文化生活的群众送去精湛迷人的评剧艺术。      用心培养新人 传承评剧艺术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