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扬柳万千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春风扬柳万千条.doc

PAGE  PAGE 10 春风扬柳万千条   一      文革期间的学生时代,实在没什么书可读。惟一留下深刻记忆的是毛泽东诗词。在那被枯燥无味的标语、口号充塞的年代,毛泽东那些洋溢着浪漫主义激情的诗词,如甘霖一般滋润着我们荒芜的心灵。以至数十年之后,每当吟诵当年读过的诗篇,都有一种油然的感动。其中,那首《七律?送瘟神》,虽然题目感觉有些恐怖,但是,那灵动的诗行,飘逸的意境,却永远镌刻在我们年轻的心中。   这首诗写于1958年7月1日。当时,毛主席读了6月30日《人民日报》,闻知江西省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的消息,“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作七律两首,其中在第二首中写道:“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少年时代的阅读多半是记忆性的,直到心里揣着这首诗来到扬州读大学,才真正领略了“春风杨柳万千条”的意境。      二      扬州的风情全在柳树。扬州的绿更多的来自于流苏般的杨柳之中。那是一种淡雅中透着闲适,深沉中显着飘逸的美。而或细雨蒙蒙,撑一把雨伞在柳中徜徉,雨丝和着柳丝编织成一道道绿色的网,将人的视觉紧紧定格在一重又一重的绿意中。那绿,绿得淡雅,嫩嫩的,柔柔的,绝没有泼墨重彩的浓郁和张扬;那绿,绿得轻灵,浅浅的,薄薄的,更没有深山密林的涩滞和沉重。雨水涮过的柳丝,呈现在眼前鲜亮亮,飘柔柔,直给人以翩翩欲舞之感。   清代王士?G(渔洋山人)在康熙年间主持扬州虹桥修契时有诗云;“北郭清溪一带流,虹桥风物眼中秋,绿扬城廓是扬州”。故而扬州有“绿杨城郭”之雅称。   关于扬州柳树的来历,民间有一传说。当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巡游江都,水上“宫殿”有数百艘之多,这些水上宫殿需要纤夫拉动。隋炀帝为了“赏心娱目”,指定要宫女拉纤。为了挡阳遮荫,皇上下令沿河栽树。栽什么树呢?这可大有讲究!因为一来皇帝催得紧,他要赶到扬州过中秋,时不我待,这树必须长得快;二是栽种量大,大运河千把里路呢,这树栽了要容易活;三是因为栽在河边上,这树还要不怕水淹。选来选去,选中了柳树,向皇上一报,皇帝说:“嗯,此树甚好,就栽柳树,明天举行一个首栽仪式”。于是,第二天在洛阳举行了一个隆重的首栽式,隋炀帝亲手插下第一株柳枝,并赐此树姓“杨”。很显然,这个传说是后人编排出来损毁杨广的,因为早在《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描写了。   尽管关于杨柳树的得名与史实不符,但是,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时,在河边大量栽种了杨柳确是事实。白居易有《隋堤柳》为证:“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风飘飘兮雨潇潇,三株两株汴河口。……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自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运河开通之后,隋炀帝曾三次乘龙舟巡游江都(扬州),因其过度荒淫奢靡,最终落得身死扬州、国破家亡的结局。唐代诗人罗隐说他“忍把前朝平陈业,换取雷唐数亩田”。而杨柳树则不幸从此在文人墨客笔下成了隋炀帝的“替罪羔羊”,很多文人将杨柳树视为隋朝亡国的象征。如刘禹锡:“扬子江头烟景迷,隋家宫树拂金堤。嵯峨犹有当时色,半蘸波中水鸟栖”。李商隐:“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白居易说得更直白:“后人何以鉴前人,请看隋堤亡国树。”   文人对杨柳树的指责不过是借物言事而巳。亡国者,昏君也,与树何干!实际情况是,杨柳树乃是园林绿化中广泛使用的一个树种。济南大明湖有一副对联:“三面荷花四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扬州的杨柳树栽种历史长,种植面积广,甚至有人认为,扬州之得名即与杨柳有关。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就有记载:“扬州宜杨”。杨柳树不仅成为装点扬州城市绿化的最显著的特色,而且形象地展现了这个城市的美学风格,她的柔干长条、翠枝绿叶,正是精致扬州、秀美扬州的物化表征。    “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这是杜牧对扬州的记忆;“暖日凝花柳,春风散管弦”这是姚合对扬州感受;“青青花柳树临水,白日绮罗人上船”这是杜荀鹤眼中扬州的浪漫。北宋扬州太守欧阳修曾在平山堂“手种堂前垂柳”;他的学生苏轼在欧公逝世后来凭吊时触景生情:“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扬柳春风”;清代乾隆皇帝多次下江南巡游扬州,他也十分喜欢婀娜多姿的垂柳,所以当地官员和盐商在瘦西湖两岸广植柳树,使瘦西湖“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扬州的二十四景中,以杨柳的意思命名的就有“玉勾下絮”、“长堤春柳”、“绿杨城郭”等。   扬州民俗,对杨柳树偏爱有加,扬州民歌有成千上万首,但是最广为传唱的是那首脍炙人口的《杨柳青》:   河(啊)东的哥哥去(啊)远方(呵呵一呵呵)   河(啊)西的妹妹来送郎呀(杨柳叶子青啊谑)   (七搭七哪崩啊谑 杨柳叶子松啊谑)   (松又松哪 崩又崩哪)   送送(么)有情人(谑)哥哥(杨柳叶子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