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用中药详解-冬虫夏草
PAGE
PAGE 14
常用中药详解 品种 考证 形态 采收 加工 栽培 贮藏 成分 性味 归经 炮制 产地
冬虫夏草
拼 音:Dongchongxiacao
英 文:Chinense Caterpillar Fungus
日 文:トウチコウカンウ
拉丁文:Cordyceps
【异名】
夏草冬虫《黔囊》,虫草《本草问答》,冬虫草(甘肃)。
【品种考证】
冬虫夏草始载于《本草从新》,曰:“四川嘉定府所产者最佳。云南、贵州所出者次之。冬在土中,身活如老蚕,有毛能动,至夏则 毛出土上,连身俱化为草。若不取,至冬则复化为虫。”《本草纲目拾遗》对其记载尤详:“夏草冬虫,出四川江油县化林坪,夏为 草,冬为虫,长三寸许,下跌六足,屉以上绝类蚕,羌俗采为上药。”并引《七椿园西域闻见录》云:“夏草冬虫生雪山中,夏则叶歧 出类韭.根如朽木,凌冬叶干,则根蠕动化为虫。”又引《柳崖外编??云:“冬虫夏草,一物也。冬则为虫,夏则为草,虫形似蚕,色 微黄,草形似韭,叶较细。”综合上述文献对其形态的描述和产地、生境的记述,并参照《植物名实图考》之附图,可以确定,麦角菌 科虫草属真菌冬虫夏草菌及其寄生的复合体是传统的药用冬虫夏草。然《本草纲目拾遗》又载:“《四川通志》云:冬虫夏草出里塘拨 浪工山,性温暖,补精益髓。”据《新华本草纲要》考证,此处所说的冬虫夏草,是凉山虫草Cordyceps liangshanensis Zang,Hu et Liu, 为川西以及滇东北一带所用的冬虫夏草代用品,说明古代所用冬虫夏草,存在异物同名问题。
【来源】
本品为麦角菌科冬虫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e.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蝙蝠蛾Hepialus armoricanus Oberthür越冬幼虫体上的子座 与虫体的复合体。
【植物/动物形态】
子座出自寄主头部,单生,少数2~3个,细柱形,长4~11cm;头部稍膨大,棕黄色,其内密生多数子囊壳,壳内有多数线形子囊,每 一子囊内有2~4个具隔膜的子囊孢子。
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寄生于蝙蝠蛾科幼虫体上。常见于海拔4000m以上的高山积雪、排水良好的高寒草 甸。
【产地】
主产于四川阿坝、甘孜藏族自治州,青海玉树、果洛藏族自治州,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州。以四川产量最大。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冬虫夏草为兼性腐生菌,以鳞翅目蝙蝠蛾科虫草蝙蠕蛾的幼虫为寄主,染菌致病幼虫冬季潜入土中,死亡后虫体上形成菌 核,翌年春季在较温暖、潮湿的环境下,虫体头部生长出有柄棒状棕色的子实体。 培育技术
1.菌种分离 采新鲜虫草菌核,在无菌条件下,进行表面消毒后用无菌水冲洗,后用解剖刀分成小块,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培养基成 分为蛋白胨10g,葡萄糖40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鸡蛋黄1g,维生素B1溶液20m1,琼脂20g,水1 000ml,pH值自然。置于24~ 26℃温度条件下,约15日可发出形似青霉的虫草菌。
2.蝙蝠蛾幼虫的饲养与接菌 蝙蝠蛾幼虫喜食含淀粉较丰富的山高粱及珠芽蓼,首先应用该种饲料大量饲养蝙蛹蛾幼虫,在28~30℃条 件下幼虫化蛹变为成虫,在幼虫变蛹之前,向虫体喷洒虫草菌,染病幼虫死亡后,再继续培养即可生长出虫草。 除人工培养虫草外,现还有采用液体深层培养的方法,获得菌体入药。斜面菌种培养基用玉米粉、蔗糖、琼脂各20g,加入水1 000ml, 自然pH值,在25℃下约7日即可转接一级摇瓶。摇瓶和发酵罐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2%(煮沸30分钟,用纱布过滤取汁)、蔗糖2%、蛋白 胨1%、酵母粉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摇瓶培养用500ml三角瓶装培养基100~150ml,接入斜面菌种,在摇床培养,每分 钟150转,于25℃下振荡4日即可长好,可继续用1000ml或5000mI三角瓶扩大培养至需用液量,即可转人发酵罐培养。用500L发酵罐,投料 300L,接种量10%,温度24~26℃,罐压29.4~49.1kPa(0.3~0.5kg/cm2),搅拌速度每分钟180转,用菜籽油消泡,培养90~120小时, 见菌丝浓度不再增加,即可终止发酵。冬虫夏草菌体发酵液,置于浓缩罐内,其真空浓度为77.1~79.8kPa(580~600mmHg),蒸发量为 每小时300kg,温度60~62℃,真空减压浓缩至原液体积的1/5左右,浓缩完毕,将提取物制成膏或胶囊入药。
【采收加工】
6~7月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采挖,晒至6~7成干,除去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出口品需喷黄酒软化,整理平直,按一定个数扎 成小把。
【性状】
本品由虫体和虫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相连而成。虫体似蚕,
文档评论(0)